亞伯拉罕•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心理學家,他打破了通過鉆研病理學了解人性的模式。相反,他的研究對象是成熟、完整、成功且志得意滿之人,并且推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人。事實上,他斷言這是人類的自然狀態(tài)。在他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超越自己內心的藩籬,走向進步與成熟。馬斯洛與卡爾•羅杰斯等人掀起了更樂觀的心理學思潮,這些思想直到現(xiàn)在還在取代“胡蘿卜加大棒”的行為主義方式,成為管理與激勵員工的最佳方式。如果我們真的把教練當作未來管理方式,心理學的樂觀主義是必不可少的。
馬斯洛因其“人類需求金字塔”理論而在企業(yè)界赫赫有名。在這個金字塔中,我們最基本的需求是食物和水,除非這個需求被滿足,否則我們不會在意其他事情(可能手機除外?。?。一旦我們對食物和水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我們就開始在乎住房、穿著和安全。同樣,當這些實際需求完全或至少部分得到滿足后,我們開始關注社會需求——歸屬于一個群體的需求。這一需求可以在家庭,也可以在酒吧、俱樂部和團隊中獲得滿足。
接下來我們希望通過展示自己和他人爭奪權力、勝利或認可,獲得他人尊重。這些是情感需求,但有賴于他人的存在,而且最終會被一種更微妙的尊重需求所取代——自尊需求,我喜歡稱其為“自信需求”。這時我們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衡量自我的標準而不是只在意他人怎么看我們。
馬斯洛金字塔的塔尖是自我實現(xiàn)。當尊重和自尊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個人不再需要向自己或他人證明自己時,這種需求就實現(xiàn)了。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都是個人化的,不依賴于別人。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寫作“self-actualizing”而不是“self-actualized”,因為因為后者表示我們能夠到達自我實現(xiàn)的彼岸,而在馬斯洛看來,自我實現(xiàn)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自我實現(xiàn)者的基本需求是對生活意義和目的的需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工作、活動和存在有一些價值,對他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