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涉嫌受賄、貪污、濫用職權案庭審昨日進入第四天,全案法庭調查結束。法庭調查完全按照法律程序按部就班進行。法院透過微博即時公開實錄,控辯雙方連日進行多次正面交鋒得以全面向外界呈現(xiàn),不但彰顯了中國的檢察和司法制度的公平公正和科學,而且被告人薄熙來充分利用了自辯的權利,標志中國法治日臻成熟。
綜合第一階段的審理過程,法庭圍繞薄熙來濫用職權罪的犯罪事實進行舉證質證。其間,濟南中院官方微博即時公開庭審實錄,令案中所有證人證言和控辯雙方交鋒完全透明,令外界能一窺司法審訊全過程,開創(chuàng)了內(nèi)地審理落馬高官先河,同時亦滿足了社會知情權,包括撲朔迷離的「王立軍叛逃」事件真相亦得以在庭上逐步還原。事實上,公訴人向法庭出示一組綜合證據(jù),由檢舉逮捕到立案舉證均符合司法程序,過程科學嚴謹,不但展現(xiàn)了國家檢察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完整性,案中各個部門和環(huán)節(jié)嚴格依循法律程序辦理,庭審筆錄亦高度透明。法庭亦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根據(jù)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審理進程,有利控辯雙方在庭上充分呈交有助公平審判的證據(jù)和資料。審訊凸顯了程序正義和法律精神,不僅比陳希同案、陳良宇案更透明,而且司法水平達到了較高程度。
法庭調查按照法律程序按部就班,包括對被告人薄熙來權利的保障、注意控辯雙方的平衡。公訴人在庭上提供了若干證據(jù),配合錄音、錄像、被告人親筆供詞和證人出庭等,形成證據(jù)鏈,對薄熙來進行有力的指控。然而,薄熙來亦充分行使了他在法律上的自辯權利,甚至對在偵查階段認罪后又在法官面前翻供。薄熙來和王立軍當庭對質,更一度出現(xiàn)問答對辯20回合的場面。被告的自辯權利在案中得到保障,充分體現(xiàn)了司法制度的公平公正。在公開審理過程中,控辯雙方針鋒相對,互為較量,為中國司法文明標出新的高度,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不少外國媒體便對今次庭審提出的眾多實時訊息和司法程序感到意外,認為這標示著中國司法制度的新開始。www.st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