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讀書人
讀書人是個很寬泛、模糊的概念,有時還有點貶義,在我們的印象中,一提到讀書人,便會想起一副窮書生的模樣,滿口之乎者也,沒啥能耐,卻總喜歡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曾幾何時,做個讀書人,令人萬般羨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千鐘粟、顏如玉等等,所以讀書是許多人試圖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學而優(yōu)則仕,讀書甚至是升官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所以在以前做個讀書人,前途非常光明,一不小心中了個舉人、進士什么的,就可以鯉魚跳龍門,從而豐衣足食、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范進歷盡磨難大半輩子寒窗苦,功夫不負有心人,皇恩浩蕩,終于中舉,從此翻身奴隸把歌唱,揚眉吐氣,好不痛快。就算命運不濟,如孔乙己老先生般,但畢竟是讀書人,待人接物總有一點清高,自我感覺良好。
時至今日,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讀書人如果你混的很好的話,比如你是個成功的企業(yè)家,那別人贊美你是儒商;如果你是仕途無量,別人會贊美你是文官。如果你讀了書卻一事無成,不僅被別人所鄙視,自己估計也無顏面對曾經(jīng)的同窗好友,尤其是曾經(jīng)讀書比你差很多,而現(xiàn)在又混得很好的同學。
無意間,我們對讀書人的看法,帶上了社會的變色鏡,把他們當成了一個階層,在不同的社會階段,地位差距也很大。馬克思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們往往當成了升官發(fā)財?shù)碾A梯。在此,不想摻雜太多的社會因素,拋開功利心態(tài),不妨對讀書人可以定義的狹隘點,就是喜歡讀書的人!不去在意讀書后能帶來什么,也不去在乎讀書者的背景,也不需要體會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純粹就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態(tài)度。
我們生在一個沒有哲學、缺乏思想的時代,做很多事情不經(jīng)意間就用投出產(chǎn)出分析法來權(quán)衡利弊得失,我們成了名副其實的經(jīng)濟人。很感動楊瀾給女兒的十四條勸告的第一條,就是希望她要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在我認識的朋友中,高學歷的女孩子很多,本科生、碩士生,甚至博士也有幾個,但喜歡讀書的越來越少,尤其結(jié)婚生子后,很少有人再去捧起書本,曾經(jīng)的讀書興趣被油鹽醬醋茶磨礪的消失殆盡。物欲越橫流,我們越需要開啟自己的心智,越需要給自己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最好的方法,還是讀書。在忙忙碌碌、滾滾紅塵中如果你能讓自己做個讀書人(僅僅是喜歡讀書),這些書本潤物細無聲,讓你不知不覺會有很大提升和進步。
首先,經(jīng)常讀書可以充實精神生活,避免我們陷入無聊的怪圈。物質(zhì)越發(fā)達,但我們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精神越空虛。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溝通的工具越來越先進,但我們也漸漸的迷失了自己,往往會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聊天等不可自拔,這在當前的青少年中尤為嚴重。
其次,經(jīng)常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明辨黑白、判斷是非的能力。曾經(jīng)有首歌唱到,“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慧眼無法去借,只能自己修煉,如何修煉呢,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去讀書,。
再次,經(jīng)常讀書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味。不管我們的社會如何功利化,但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做個知書達禮的讀書人,總比地痞無賴要好的多。有位老師說過,做人要穿上西服可以是紳士,脫了西裝可以是流氓,做個紳士需要文化給養(yǎng),必須要多多看書。楊瀾為什么希望女兒多讀書呢?肯定有這個原因。
如果想做個純粹的讀書人,怎么做呢?很簡單的兩條,第一,好讀書。不提倡你做個書呆子,但每天一定要給自己一定的讀書時間。不要說沒時間,時間就像女人的胸,只要擠,總是有的。茶余飯后,睡覺之前,甚至如廁,均可翻翻。久而久之,讀書成了一種生活習慣。第二,讀好書。這點能做到其實很難?,F(xiàn)在社會的浮躁風氣,出版業(yè)也深受其害。什么人都敢出書、能出書。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醍醐灌頂,一本爛書會如精神鴉片,害人非淺。所以在讀書的時候,也不要拿來主義,多加以判斷。一般來說,經(jīng)典的和大家的安全系數(shù)會高些。
陳錦華老師
知名華人演講家、暢銷書《心靈動力》作者
博客:https://blog.sina.com.cn/chenjinhua01
陳錦華最新培訓視頻: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1NDIyMD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