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從沒閱讀的習慣,因此他沒有想法、沒有主張、沒有見解;第二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都保持閱讀的習慣,因此他知道中、高考不是為了爸爸媽媽,也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看清外面的世界;第三個孩子一生都保持閱讀的習慣,他看到的不僅僅是外面的世界,更看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在我看來,孩子優(yōu)秀與否,最根本的差別就是習慣。
習慣是跟著一個人一生的,有些習慣甚至很私密,別人無從幫你發(fā)現和糾正,久而久之,后患無窮,和他人的差距就形成了。如果說一個人離開一個場所時,總是提醒自己鑰匙、手機、錢包,那他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遺失而造成許多麻煩。
因此,任何一個有非凡成就的人,從外界看,可能會有很多機緣,但從內功來看,習慣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并非偶然。
當然,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時候,要談具體方法,盡量避免談空泛的,比如“要有總結,分享的習慣”之類的概念,要可量化,可執(zhí)行。是否可操作,是否落地直接決定了習慣能否養(yǎng)成。比如同樣對待一些要辦的事情,一個人總是隨時隨手在手機的日歷里記錄下來,手機到時間點就會提醒;而另一個人沒有這個習慣,僅憑腦袋來記憶,那么肯定麻煩不少。
閑言少敘,讓我們直接和孩子來制定養(yǎng)成習慣的條例吧!
A 學習類:
1、起床時、吃放時播放英語聽力,當做背景音樂;
2、一開始學習,關閉所有的電子產品;
3、做作業(yè)第一個科目就是自己薄弱的科目;
4、每晚學習結束,整理書包,文具齊全,黑筆兩支,紅筆一支;
5、錯題用紅筆訂正,周末完成錯題本的整理和重做;
6、每天睡前閱讀15分鐘,讀完一本再讀第二本;
7、……
B 生活類:
1、起床鬧鐘自己設定,自己起床;
2、每樣物品使用完畢都要放到原處;
3、第二天上學要帶的東西,在前一天晚上學習結束就放到書包里;
4、睡前一定刷牙;
5、周末整理自己房間和書桌,做好房間衛(wèi)生;
6、從不挑食,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
7、……
C 人際類:
1、公交車上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
2、同學求教問題,盡自己所知去解答;
3、對待同學一視同仁,不因成績高低、家庭貧富而不同;
4、誠實可信,說到做到;
5、平常交流降低音調,保持傾聽;
6、心態(tài)積極,充滿自信,常鼓勵別人;
7、……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條例,最好讓孩子寫下來貼在書桌前面。一個習慣養(yǎng)成后,再來培養(yǎng)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