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顧問式銷售的要點之后,這里我們再來探討一個顧問式銷售的基本策略——破冰原理。
很多人把銷售看成是一個融冰的過程,一開始,客戶是冷若堅冰,通過一次次的交流和引導,逐漸獲得客戶的信任,也就是逐漸將堅冰融化,直到最終產(chǎn)生銷售,完全融冰。比喻很形象。而且這里也可以對應的體會出銷售過程中的反復現(xiàn)象,融冰過程中,由于某些失誤,也會來個“倒春寒”,將已經(jīng)融化的冰重新凝結起來。
那么,在這個比喻之下,顧問式銷售的主要目的就是融冰了。這樣就會有個冰層厚度的問題。從橫向上看,不同的客戶心中的冰層厚度可能是不一樣的;從縱向上看,不同時期,客戶心中的冰層厚度也是不一樣的。
如此,就有了一個形象的策略——破冰。
由于我們自身的熱量是有限的,面對一整塊很厚的冰,往往一下子融化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可能會出現(xiàn)反復的現(xiàn)象,融了一部分,結果又由于某些意外的事情,而導致“倒春寒”,將已經(jīng)融化的部分又凝結起來。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如何降低融冰的難度呢?
答案很簡單:破冰,一開始就想辦法將一整塊厚厚的冰層,破解成若干更薄的冰層。這樣,雖然一下子融化不了一整塊冰層,但針對一個薄冰就很容易融化,從而一次次逐個融化,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
這就是破冰原理。
人們每天都見到有兩個孩子在一條街上賣報紙。
一個孩子很早就開始沿街大聲叫賣,可是似乎賣不出幾份。
另一個孩子,每天比那個孩子去的晚。他除了沿街叫賣以外,還到茶館、快餐店等地方分發(fā)報紙。他總是先讓大家看,過一會兒再去收錢。時間一長,大家都認識他了,也很少有人不給他報紙錢。
于是他賣的報紙越來越多,不久,人們看到大街上只有這一個聰明的報童在賣報了。
就賣報這個銷售過程而言,整個冰層厚度在于讓人們因為對報紙內容的關注度而當場購買。那么,為了降低這個冰層厚度,聰明的報童將這個冰層首先進行了切分:并不一下子讓人們購買,而是第一步,讓別人不付錢,先看報;接著才是第二步,對報紙內容滿意了,付錢。很顯然,這兩步中每一步的厚度都遠遠沒有原來一整塊冰層厚。最關鍵的是,一旦分成兩步,用來融冰的熱能就自然的多了一塊——報紙內容這個本源信息對客戶的引導。
在面對一整塊冰的時候,報童是很難獲得報紙內容這個本源信息能量的幫助的,挺多只能提供給客戶一些有關報紙內容的改造信息,很顯然,這些改造信息的能量是遠遠不足的。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單靠這個改造信息是很難一下子融化整個冰層的,也就是很難一下子實現(xiàn)銷售的。不過,靠這些改造信息,外加對客戶的信任(這對客戶而言是本源信息),這兩點就很容易融化第一個相對更薄的冰層,從而讓人們接受先看報紙的提議。當人們拿到報紙后,報紙本身的內容就是一個很好的本源信息,逐漸吸引客戶,并引導客戶產(chǎn)生這個報紙值得買的意識傾向。當有了這種心理基礎,再來實現(xiàn)最后一步,現(xiàn)實銷售就顯得容易的多。
但是,這里我們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這個案例中第二個報童之所以能夠成功,非常關鍵的一點在于報紙內容本身值得購買,也就是報紙內容這個本源信息所提供的能力足夠大。如果反過來,人們是接收了不交錢看報紙的建議,但是報紙內容不能真正打動人們,那么最后一步就很難甚至更難實現(xiàn)。
現(xiàn)在,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破冰原理的關鍵點。
破冰原理對銷售帶來了兩大好處:其一、降低融冰難度,鞏固階段性成果;其二、增加融冰能量。
第一點,降低融冰難度,鞏固階段性成果,相對是比較容易體會到的。在人們心理上,一件事情成與不成對客戶心理的影響是很不一樣的。如果不破冰,同樣的能量很難完全將一整塊冰溶解,如此,在客戶心理上,這是一個沒有成功的事情,是一個沒有見到結果的事情,這種結果對客戶的心理影響是不夠大的。在這種基礎之上,一旦有“倒春寒”,很容易將原有的認可度打消掉。這方面的現(xiàn)實案例是非常多的,我們只要簡單回顧一下,那些雖然我們付出過努力,但是并沒有明顯結果(不一定非得是銷售成功)的客戶,過一段時間后,我們彼此的溫度很可能會迅速變冷。當遇到事情時,還需要重新再來。
但是,破冰后,效果就很可能不一樣。雖然整塊冰我們沒有完全融化,但是融化了其中的幾個冰層,那么這被融化的幾個冰層就是有明確結果的,而這種結果對客戶的心理就能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留下較深的痕跡。從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鞏固階段性成果。
比如上個案例中的兩個報童。對于第一個報童而言,他在大量的客戶那里是沒有明確結果的,那么在這些客戶的心理上對他的影響就不會太深。當這個報童第一天面對一個客戶沒有形成銷售時,第二天即使再次面對同樣的客戶,冰層的厚度依然沒有減少,還是得重新開始。
而第二個報童就不一樣。即使有個客戶第一天接收了報紙,但最終并沒有購買,而是將報紙看完后還給了這個報童,但是,第二天報童再次給這個客戶遞交報紙時,這個客戶接收的可能性會增大,而且最終購買報紙的可能性也會增大(當然得有個前提,報紙內容值得客戶購買)。在這里,雖然整個冰塊報童分解后并沒有全部融化,但是,融化了第一層(客戶接收了報紙),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一個本源信息,就能在客戶心里產(chǎn)生階段性的影響。從而讓報童鞏固了階段性的成果。
這是破冰原理的第一個好處。
再來看破冰原理的第二個好處:增加了融冰的能量。
這一點在剛才的案例中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就因為破冰后,才能充分的發(fā)揮報紙內容這個本源信息巨大的融冰能量。沒有破冰,這一能量是很難發(fā)揮出來的?,F(xiàn)實銷售中,許多產(chǎn)品采取試用的策略,實際上就是這一點的應用。但是這里值得關注的是,是否能夠充分發(fā)揮這種由產(chǎn)品自身本源信息所帶來的能量,關鍵就在于產(chǎn)品質量。如果,產(chǎn)品質量本身不過關,反而會起負作用。
這里還需要關注的一點是,增加的這種能量,一種是直接來自于產(chǎn)品本身,還有一種并不是簡單的來自于產(chǎn)品。因為需要考慮到一點,產(chǎn)品試用效果的好壞,一方面取決于產(chǎn)品,另一方面還取決于客戶。如果產(chǎn)品確實好,但客戶并沒有用好,一樣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有許多時候,為了進一步保證這種融冰能量的發(fā)揮,還需要就“試用”本身進行相應的服務和投入。
有一位農夫想為他疼愛的外孫女買一匹小馬。一天,他來到一個小鎮(zhèn),那里總共有兩匹小馬出售,這兩匹小馬無論從價格、年齡、還是身材等各方面來看,均沒什么明顯區(qū)別。
第一個賣主告訴農夫,他的小馬售價為600英鎊,如果想要,現(xiàn)在就可以牽走。第二個賣主要價則多300英鎊,但同時告訴農夫:先付自己600英鎊,無論農夫最終是否購買,他均愿意讓農夫的外孫女先試騎2個月小馬。在這兩個月內,他除了將小馬帶到農夫家外,還送上小馬兩個月內所需的草,并且派出他的馴馬師,每周一次,按時到農夫家去教農夫的外孫女如何喂養(yǎng)及照顧小馬。最后他說,兩個月結束時,他會再次到農夫家,要么將600英鎊退還農夫,將小馬牽回,并且將農夫家的馬廄打掃干凈;要么農夫支付另外300英鎊將小馬留下。經(jīng)考慮,農夫決定與第二個賣主成交。兩個月后,農夫決定將小馬留下,因為農夫的外孫女早已離不開那頭小馬了。
這個案例中,第二個賣主就進行了銷售中的破冰。將整個銷售分成了兩步:試用、購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客戶的心理芥蒂,并最終獲得成功。相對于上一個案例,這個案例中由于破冰而增加的融冰能量就不光來自于產(chǎn)品(馬)本身,更來自于針對試用的服務(提供相應的草,派馴馬師教客戶的外孫女喂馬、照顧馬、騎馬等等),不僅保證了試用的質量,保證了馬自身本源信息的能量,更逐漸讓客戶的本源信息(小孫女愛馬)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讓小孫女逐漸喜歡上這頭小馬,甚至離不開這頭小馬,從而從根本上融化了客戶的全部冰塊。
這就是銷售過程中的一個策略——破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