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職業(yè)經理人”?簡單易懂解釋:就是以管理作為職業(yè)的人。企業(yè)輔導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大多數管理者,尤其是中高級管理者,往往不會關心自身從事的工作是個什么性質的職業(yè),應該做什么,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職業(yè)經理人?對此,將職業(yè)經理者的陋習歸納,便于清晰認知自己,作出改善。故,歸納職業(yè)經理人九大陋習,以便后續(xù)對癥解決。
1、做事靠“等”: 民企常見的不僅是基層管理者,包括70%中高層管理者都會在等“上級指示和命令”,尤其中小民企大多都在等待老板下達任務工作。否則,不愿或者不會多想一步,多走一步。事情完成了,也就完成了,明天做什么、下周做什么、下月還要改善什么,一問三不知。故,形容此為“一等、二靠、三要”。
2、出現問題則“比”:管理者只要自身做錯或者違犯規(guī)則,當監(jiān)督部門或檢查人員,指出其錯誤時,則會予以抵賴,不承認,甚至找出其它部門的問題,美其名日:“別人不也錯了嗎,為什么只查我呢”,嚴重的還會倒打一耙。這種狀況在企業(yè)里則稱為“比爛”現象,如果風氣嚴重,則為“比爛文化”。
3、遇難事靠“拖”:工作中遇到難事,或者下屬反饋的問題自己解決不了時,不是想辦法去解決,或者尋求幫助,而是能拖則拖,不能拖則“躲”,躲不掉則“繞”,這種為“官”則稱為怠政行為。
4、解決問題憑“感覺”:有些管理者,從事管理年數多,在企業(yè)服務期限長,頭腦里也儲存較多經驗,但往往針對現場問題,或者公司生產、品質、采購、技術等日常的問題,需要針對性解決時,往往憑嘴巴和經驗,憑記憶和印象,極少聽到會上解決問題時或者向公司匯報工作,通過數據報表反映真實的問題,問題的比重各占多少,輕重緩急通過數據比較哪個最嚴重,哪個較輕,找到解決的先后次序,反正就是問題多,如何形成下一步改善行動計劃,則不了了之。
5、習慣“救火”:據80家民企調研發(fā)現:90%民企管層多為“救火型”,你會看到每天他們很忙,通過數據記錄統計發(fā)現,70%的問題都是在處理一些臨時突發(fā)性問題,而90%的問題都是以前曾經出現的老問題。你問管理者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重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卮鹫f“沒想過”,忙都忙死了,哪有閑功夫想這些。更有人回答,如果每天不這樣忙,老板認為自己“不勤快”,工作偷懶。
6、管團隊靠“情”:民企創(chuàng)業(yè)、生存發(fā)展的特殊性,導致血緣關系、親緣關系、鄉(xiāng)緣關系在企業(yè)交織在一起,85%從事管理者多為企業(yè)老員工或者親戚朋友,因而,中國人天生的“愛面子”,“親情”充斥著企業(yè)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管、不敢管,都想做老好人,怕得罪人等等此類制約企業(yè)發(fā)展,也限制管理者能力提升。
7、每天工作很“忙”、過程很“亂”,結果很“累”:管理者缺乏工作計劃性、預防性管理思維及行為,缺乏工作總結與反思習慣。每天至少留半個小時的時間給自己思考總結當日事情,當日問題的原因何在,下一步如何避免重復的問題。不去思考為何“忙”,問題為何“重復”,過程“忙”,結果“亂、累”則為必然。
8、團隊之間靠“拆”:團隊之間,尤其是管理層大都數為從事多年經驗的老員工里提撥,也有一些空降而來,“潛在的暗文化”或者“辦公室政治”文化也會在企業(yè)組織里出現,互相拆臺,相互排擠,甚至向上“告狀”,有問題不在桌面上提出解決,當面指出討論,而是私下議論打小報告。搞團團伙伙,小集體,老的打壓新的,內部排擠外來的,中高層更多。他們總自以為個人能力很強,本部門在公司地位最應該受到重視。這種團隊之間競爭不是良性,而是惡性的生態(tài)鏈一旦形成氣候,企業(yè)不是企業(yè),而是“官場”,團隊不是團隊,而為“團伙”。
9、做“事”不管“事”,管“事”不理“人”:由于民企管理者80-90%為老員工提拔出來的,技術經驗豐富,做事勤快踏實,正因如此,才被企業(yè)老板看中選上當管理,有的老板也知道有些能力達不到,但也要矮個子里挑高個子的,因為比較信任和放心。但“優(yōu)點”也是“缺點”,正因經驗豐富,做事沖鋒陷陣,管一個部門,帶幾十上百個團隊成員時,往往靠以前的猛張飛型管理會帶來弊病:自己強,團隊弱;只顧自己做事,不教團隊如何做;解決問題沒有程序、章法、缺規(guī)則去管,而靠“人管人”、“情感管人”、“哥們義氣”。新生代的員工心理及需求不同,更多的需要管者學會“理人”,員工思想、情緒、心理問題的疏導,只教員工一味做事,而不知給員工做思想工作,幫助員工排憂解難。難以服眾,難以提升激勵團隊士氣。長此以住,又回到“忙、亂、累”的結果。
故,企業(yè)治理不深入分析病癥,找到關鍵痛點、難點所在,針對企業(yè)管理轉型,尤其民企管理能力提升,幫助職業(yè)經理人更好的適應企業(yè)轉型變革的需要,助其能力提升,則很多管理理論、方法、難以在民企適用。懂國情、民情、企情、人情,需秉承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具治病救人“醫(yī)者仁心”職業(yè)精神,才更好為民企發(fā)展服務。當然也需要民企職業(yè)經理人放下身段、歸零思考,重新認清未來及當前社會、企業(yè)形勢、自身職業(yè)發(fā)展,更好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發(fā)揮自己的價值所在,做一名卓越的職業(yè)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