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賀敢,耿賀敢講師,耿賀敢聯(lián)系方式,耿賀敢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小學管理、課堂改革與創(chuàng)新特級講師
5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耿賀敢:教育改革—追求教育的幸福3
2016-01-20 30353

如何振興21世紀的中國教育

人才是國家富強、民族興旺之本。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人才培養(yǎng)首先在于學校教育。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為振興和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做了不懈的探索,但教育改革之路仍曲曲折折。如何振興21世紀中國教育,大中學教育專家們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教育改革史靜寰:最近看到香港教育統(tǒng)籌會于2000年9月提出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這是香港21世紀的教育藍圖。這一方案的基本理念是“透過終身學習達至全人發(fā)展”。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溝通,勇于承擔,敢于創(chuàng)新”。

這一方案,對高中階段的教育做了很大的改革。明確提出建構多元化、多途徑的高中體系,加強9年基礎教育與高中的銜接機制及在高中學制中提供多個出口等。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這一方案將“2+2”的高中學制結構變?yōu)?年一貫制。香港的4年高中,前2年重點準備學生參加會考,后2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修讀,屬大學預科。新的3年一貫高中學制,將兩次考試合并,取消了大學預科,使更多的學生完整地完成高中學業(yè)。這一方案強調與高中學制改革相配合,大學招生制度也要朝著減少學術科目、注重非學術素質、減低專門程度、提高學習素質、重視個人特長等方向改革。

香港正在經歷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由精英轉向大眾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中國內地,特別是一些發(fā)達地區(qū)也正在到來。這使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中學與大學必須更緊密地合作。

桑新民(華南師范大學未來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把最好的學生輸送到最應去的學校、學最想學的專業(yè)是最佳的資源配置,有利于產生創(chuàng)新型人才。但目前以一次高考定終身的選拔方式是無法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必須探索新的選拔模式。遠程教育的出現(xiàn)為教育創(chuàng)造了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也為新模式的出現(xiàn)提供了機遇。應使拔尖學生在高三時就在網上選修中國乃至世界名牌大學課程,充分擴大學生的視野,展示學生的潛力和成就,使學生自然過渡到大學學習與發(fā)展階段。

王志堅(成都七中校長):素質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表現(xiàn)出來,對學生教育的要求絕不僅僅是考一個好成績。中學要輸送高素質人才,就要使高考改革和中學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密切結合起來,保證中學素質教育成果。

21世紀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是首先建立個性化,多樣化的課程體系,能讓所有的學生得到最大的發(fā)展,要保證這樣的課程體系,還應在課堂教學上提高教學效益,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完成必須的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能有時間根據(jù)自身和社會需要去進行選擇性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關鍵要抓個性教育,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用現(xiàn)代的教育技術去改變教育方法,使教育效率得到提高。

農村勞動教育,需要改革,從德育實效性方面入手,使學生認識到,只想不行,還要有實踐能力。請專家、學者、模范等社會上的杰出人物對學生進行理想、志向、拼搏方面的教育。

人才培養(yǎng)是要投資的,請高校名師指點,苦于沒有實踐基地。不改變這種狀況對不起學生。高中一年級可以搞“立志成才”集中教育,對優(yōu)秀學生實施導師制,在一些學科上分層次進行培養(yǎng)。

曹天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第一,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這應成為學校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評優(yōu)標準。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考慮,努力做到學生“在校三年,受益終生”,摒棄那些只注意近期效果的短視的做法,老老實實地打好基礎。

第二,鼓勵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國家的主人、時代的主人。

第三,使課堂變得更大、更高、更活。改革課堂教材,要求師生共同建立新的教學秩序,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A教育仍應著力于扎扎實實打基礎,但是基礎的內涵要重新認識。要鼓勵學生以探索的眼光、研究問題的方式來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對于尖子學生也要給予特殊的關心,但切忌拔苗助長,要從培養(yǎng)新一代“大家”著眼,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第四,在教改實踐中建設一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師范院校的改革、教師的培訓進修,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師資,主要是通過現(xiàn)有教師在自身的教改實踐中形成的。因此要鼓勵教師投身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摸索、前進。在向國內外同行學習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向教育的對象——學生學習。

  何曉文: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領袖意識和領導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中學生才能適應大學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需要。如今的學生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環(huán)境。在學科教學中,應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讓學生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