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也好、現(xiàn)狀也好、工作也好、人也好、婚姻也好,這句話的四個原則基本都適用。能干的人會選擇改變,讓不喜歡變得喜歡。懶惰的人會選擇適應,不愿費力打掃那就享受臟亂。懦弱的人選擇回避,可是眼不見心還是煩的。勇敢的人說,我放棄,一了百了。
一、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shù)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有人想改變自己。”要改變現(xiàn)狀,就得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
一切成就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一連串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
柏拉圖告訴他的弟子說他能夠移山,弟子們于是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很簡單,
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不禁啞然。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移山之術,惟一能夠移動山的秘訣就是:山若不過來我便過去。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么就改變自己。
我們也不能夠回到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未來。改變未來就要從改變現(xiàn)在開始,現(xiàn)在一點一滴的改變,都將對我們的未來造成影響。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修正的現(xiàn)在,雖然誰也不可能最終成為完美,但我們都在向著自己心中的完美努力。
二、適應是一種接受,一種挑戰(zhàn)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適應的問題無時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生活不可能靜如止水、波幅不驚,我們時時都會面對各種變故;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馬平川,我們也會遭遇失敗和挫折;生活不可能總是如歌行板、水鄉(xiāng)夜曲,還會碰到厄運和災禍。當變故出現(xiàn)時,當失敗和挫折出現(xiàn),當厄運和災禍降臨;我們必須學會的是
冷靜勇敢的面對,學會適應。 適應是一種接受。由于我們習慣于依戀安逸,當客觀現(xiàn)實發(fā)生變化時,我們便不愿走出昨天,直面現(xiàn)實接受變化。然而生活由不得你,時光由不得你。我們要生活下去,就必須接受生活中種種不愿接受的變化。
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認同,情感上容納;接受,就是走出“懷舊”情結,及早消除負面情緒,面向未來,重振旗鼓,重新上路。
適應更是一種挑戰(zhàn)。每一次適應,必然就是一次嚴峻的自我考驗和挑戰(zhàn),甚至是一種撕心裂肺的整合,一種脫胎換骨的磨礪。
挑戰(zhàn),是對自身各種弱點和缺陷的無情開火,是對意志、性格、能力、水平的綜合檢閱。挑戰(zhàn)的過程就是一個戰(zhàn)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取得了一次挑戰(zhàn)的勝利,我們也就實現(xiàn)了一種“適應”。
適應也是一種磨煉和洗禮、一種鳳凰涅槃的焙烤。
適應必然會經歷痛苦,但是適應過后我們卻可以得到寶貴的閱歷,一種平實和圓潤的高度。其實我們明白,
適應是人生別無選擇的課題,與其被動適應,不如主動適應。 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我們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嘗了人生百味,飽覽了人生風景,體驗了成功喜悅,從而充實了人生的內涵,豐富了生命的色彩。
三、回避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本事 聰明的夫妻們回避了“忠”與“不忠實”的家庭中的最敏感的問題,給彼此留下了足夠的個人空間,使夫妻感情幸福而穩(wěn)定;朋友之間也因為回避了一些無傷大雅的性格習性,讓朋友之情總是保持了一份簡單的快樂;聰明的領導回避了下屬之間需要回避的一些矛盾,堅持
“視而不見”有時也能保持公司氛圍的平衡與活力……
所以,
回避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本事?,F(xiàn)實中誰掌握不了它,誰就會迷惑、心累、不會生活和工作;懂得了它,你會過的很輕松;回避不是做糊涂蟲,是“難得糊涂”;
回避是一種高境界,沒有高境界的人是不會回避的。回避其實并不容易,真的比面對還難。要學會回避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苦心領悟人生,領悟到一定時間自然就得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