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仁,王澤仁講師,王澤仁聯(lián)系方式,王澤仁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管理+心態(tài)+溝通+團隊+國學
4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王澤仁:《國學中的溝通智慧》
2019-09-07 2364
對象
中基層管理干部,業(yè)務主管,業(yè)務經(jīng)理等
目的
1.   通過歷史故事的分享,學習古人的溝通藝術  2.   用歷史指導現(xiàn)實,幫助職場人士掌握高效溝通的技巧  3.   幫助職場人士掌握客戶溝通的技巧與流程
內(nèi)容

《國學中的溝通智慧》

【課程前言】

中國人的溝通是很有智慧的,也是很有中國特色的,絕對不可以完全參照西方式的溝通模式的,否則就會南轅北轍。中國式的溝通與中國古典文化一脈相承,經(jīng)過幾千年的沉淀,其溝通的語言方式、行為方式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質(zhì)。

本課程運用國學經(jīng)典智慧,并結(jié)合現(xiàn)代職場情況,通過對歷史人物事跡、語言、行為、人際關系的解讀,系統(tǒng)全面的與廣大學員朋友們一起分享存在我們基因里面的溝通思維、溝通方法、溝通技巧到底有些什么特色。

【課程對象】

中基層管理干部,業(yè)務主管,業(yè)務經(jīng)理等

【主講老師】

王澤仁老師(請閱讀講師簡介)

【課程收益】

1.   通過歷史故事的分享,學習古人的溝通藝術

2.   用歷史指導現(xiàn)實,幫助職場人士掌握高效溝通的技巧

3.   幫助職場人士掌握客戶溝通的技巧與流程

【授課風格】

視頻觀賞+小組研討+互動游戲+案例分析+工具演練+精彩點評

【課程時間】

   6小時/天

【課程大綱】

第一講 溝通中的常見障礙

1.  

溝通太過

1)   話說太多

2)   頻率太高

3)   交淺言深

4)   喧賓奪主

5)   直話直說

6)   空間侵犯

2.  

溝通不及

1)   暗示過多

2)   頻率過低

3)   手段單一

4)   空間隔離

5)   沉默是金

6)   正話反說

3.  

溝而不通

1)   面子問題

2)   成見在先

3)   情緒主導

4)   時機不符

5)   語境不同

6)   方法不對

第二講 溝通中的儒家原則

1.  

溝通三大道

1)   忠恕之道

2)   絜矩之道

3)   中庸之道

2.  

溝通三法則

1)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第三講 企業(yè)內(nèi)部溝通角色

1.  

往上溝通要有膽識

1)   竭誠其事,全力以赴

2)   見得思義,見危授命

3)   謹言慎行,腳踏實地

4)   將順其美,匡救其過

5)   進德修業(yè),取信于上

2.  

往下溝通要有心情

1)   簡在帝心,允執(zhí)其中

2)   虛懷若谷,謙以下人

3)   從諫如流,廣開言路

4)   賞罰分明,舉賢任能

5)   正己化人,言行合一

6)   同體大悲,與民同樂

3.  

水平溝通要有肺腑

1)   周而不比,群而不黨

2)   和而不同,同而不斥

3)   見賢思齊,薦賢于上

4)   親如兄弟,相敬如賓

第四講 溝通中的性格分析

1.  

孔雀型

2.  

老虎型

3.  

考拉型

4.  

貓頭鷹

5.  

變色龍

第五講 兩種主要的溝通方式

1.  

語言溝通

2.  

非語言溝通

第六講:溝通的經(jīng)典流程

1.  

經(jīng)典溝通六步曲

1)   分析當前的整體情況

2)   溝通對象目前遭遇的不便與痛苦

3)   已有策略對溝通對象的痛點無能為力

4)   該我出場解決并撫慰溝通對象的痛苦

5)   我的策略超越了溝通對象的訴求

6)   隱蔽的實現(xiàn)我的目的

2.  

古代經(jīng)典溝通范例

1)   儒家代表

2)   縱橫家代表


備注:課程中會穿插大量歷史人物故事以作參考

【課堂建議】

1. 不遲到,不隨意走動,非重要電話不接聽,手機靜音或關機

2. 所有俗務之心都放心,有緣相聚一起學習,共同進德修業(yè)

3. 課堂中都是同窗好友,無有貴賤親疏者,我們都是在一起的學習者、分享者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