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易方法論
運營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
運營就是心力費,什么事情都得會。
運營細分也很亂,內容運營、活動運營、渠道運營、用戶運營、產品運營、數據運營、社群運營等等啥都來。
這些細分有些是市場上形成共識的,有些呢是行業(yè)專屬的,所以每個人理解不一樣,把整個運營模塊分類的方式也不一樣。
于是等不同的運營新人入門三個月以后,如果來一次交流大會,他們就會發(fā)現,咦,為什么別人說的事情和我完全不一樣?我們不都是運營么!
為什么你在策劃活動?
為什么你在寫文案?
為什么你在做客服?
為什么你在投放廣告?
為什么你又天天拉數據?
為什么你天天找渠道?
為什么你天天在微信群嘮嗑?
運營就像一棵樹,雖然大家一開始接觸的枝丫不一樣,但是只要往樹心走,最后走到的主干都叫運營。
而這些主干里,就是運營核心的方法論,還有核心的理念。
其中有一個方法論,可以說是運營的核心,它幾乎適用于任何運營場景。
那就是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優(yōu)化方案-復盤總結四步法。
二、提出假設
給你一個陌生的,或者熟悉的任務/項目,你第一個想法是什么?一般人當然就是憋說話,奏是干,遇山開山,遇水渡水。
但是運營不一樣,運營心中永遠有一把叫做效率和投產比的算盤,所以每一個方法論必然要務必優(yōu)化到極致。
所以先提出個假設,這事兒該怎么干?
假設哪里來呢?新人當然是從師父那里來,如果沒有師父,那么就去市場上看,橫著看競爭對手,縱向看同等級玩家,他們怎么玩?
至于有運營經驗的人呢?當然是從經驗里來,因為經驗里的方法論都是在經驗中驗證過,或者至少優(yōu)化過一部分的。
還有一種人,也可以得出假設,那就是懂行業(yè)的人,對于一個行業(yè)懂得越多,就越能基于這些行業(yè)信息,推理出方法論。
懂行業(yè)的人里面,還有一批更特殊更厲害的,那就是懂用戶心理的人,懂得這個行業(yè)的用戶心理,那就是運營界最缺的人才。
這樣的人,天生運營和產品的料,只要來點技術層面的方法論積累,就能一飛沖天。
好了,基于競爭對手和其他玩家的方法論假設,來自于抄襲別人的攻略,這個可行性最低,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匹配。
基于自己運營經驗的方法論假設,來自于曾經的成功經驗和是錯的經驗,是從上述的方法論里經過了一道篩選,可行性高了一些。
基于對行業(yè)和用戶的理解的方法論,基本上成功率就高很多了。
所以這三種方式提出的假設,就彰顯出一個人的運營水平了。
接下來,就是驗證假設的過程。
這一階段,你提出的假設,驗證的成本越低,成功率越高,你運營的能力也越高。
三、驗證假設
如果沒有驗證假設的階段,那么運營這個職業(yè)就沒有了靈魂。
完全看天賦,完全看積累和經驗的運營,那是沒有前途的運營。
還好,運營有個自我優(yōu)化,自我批判,自我迭代的步驟——驗證假設階段。
這既是篩選掉壞方案,平庸方案的步驟,這也是不斷優(yōu)化那個好方案的步驟。
它就像武俠里面的武功心法,不斷的去劣留優(yōu),不斷的讓一個方案,一個產品,一個方法論越來越完美。
那么驗證假設需要注意什么呢?
驗證假設這個步驟本身,就是一個方法論,既然是方法論,就可以回到第一步,去進行好壞方法論的提出階段。每個行業(yè),每個運營,根據數據維度不同,數據量不同,時間緊迫性不同,適用于完全不同的驗證過程。
首先時間維度上,自然是越快越好,因為很多方案都有時效性,不在關鍵節(jié)點投放,就會失去紅利機會。然后就是數據維度上,沒有數據的驗證階段都是“弱驗證”,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偽驗證”。
比如拿出10個方案,然后開個頭腦風暴,不管頭腦風暴里面組成的人物,是行業(yè)專家,是業(yè)界精英,還有精準用戶,都容易存在偏差。
所以最好的方案就是進入戰(zhàn)場,收集數據,進而驗證,比如A/B測試。
當然,其實大部分小公司沒有那種機會的,所以最低級的自然是一群人自己開個頭腦風暴進行篩選。
再高一級呢,就會對參與驗證的人進行一個樣本和人員篩選,比如多些行業(yè)專家,比如人群多樣性上控制下,這些視角能更全面,再比如人數多點,再比如流程嚴格按照頭腦風暴流程(沒錯,頭腦風暴也是有方法的)。
再高一級呢?自然是走到用戶端去實戰(zhàn),但是還是沒有實時數據,只是間接獲取的,比如訪談、問卷、可行性測試獲得的反饋數據。
再高一級呢?就是訪談、問卷、可行性測試這些數據,加上部分實戰(zhàn)的數據,只是數據維度非常少。
再高一級呢?自然是真實數據測試,小批量,完全比例樣本,完全數據埋點,就像大型互聯網公司常用的灰度測試,A/B測試。
通過這幾個級別的驗證假設過程,出來什么結果呢?
自然是第一步的假設,是否應該放棄?或者達到了優(yōu)化標準(可采用,但是得優(yōu)化。)
這個驗證假設的過程,一方面體現了團隊的嚴謹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公司對于數據的重視度。
當然驗證過程的細節(jié)追求,完善度,速度和效率,成本和時間,直接決定了這個運營團隊的實力水平。
四、優(yōu)化方案
一個方案、一個方法論,一個工作方法,只要經過驗證以后是有效的,這就完了么?
不不不,運營的靈魂就是優(yōu)化,沒有最佳,只有更佳。而且,運營需要面對時刻準備變心的用戶,時刻在變形的市場。所以此時的最佳方法,未必是未來的最佳方法。所以,運營不息,優(yōu)化不止。
那么優(yōu)化又該怎么做,又是什么個方法呢?
優(yōu)化是一個運營思維,但是并不是一個方法論,因為它要重新回到第一第二步去。
沒錯,每一個優(yōu)化的過程,都要走一遍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然后執(zhí)行優(yōu)化的過程。
當然優(yōu)化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的試錯成本和反饋時間都比較小。
優(yōu)化的過程,一方面是主觀意識層面的追求,另一方面是為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果。所以,這里不提優(yōu)化的方法。
這里提一下優(yōu)化思維的鍛煉方法。
我每年雙十一都會去逛天貓的各大會場,首先研究天貓本身的活動,然后研究各大品牌的活動。
然后會再去龍湖天街,會去銀泰,會去看看線下商場的活動。
這里每一個營銷,你都會發(fā)現可以優(yōu)化的點,發(fā)現的過程會讓你不經意的鍛煉運營思維。
這些思維有流量思維,有用戶思維,有對象感,有交付感,還有結構優(yōu)化等。
流量思維,比如這家店流量的轉化路徑是什么,轉化率是多少,流量主要來源是什么?
用戶思維,比如這家店的定位,背后的用戶畫像是什么?為什么是這些人?
對象感,就是這家店是否把店鋪的裝修,是否把產品的包裝,設計成了他們的用戶喜歡的樣子?
交付感,就是這家店里,用戶拿到貨的過程是否愉快,為什么?
結構優(yōu)化,那就是商品的陳列,用戶消費的過程步驟,這些結構能否上下左右調換一下,為什么?
這些思維每一個都可以瞎想一下,能否優(yōu)化?為什么?
這樣,優(yōu)化思維就會變成你運營的一部分。
一個好的運營,需要的就是對于效率的優(yōu)化,對于結果的優(yōu)化。
五、復盤總結
復盤的重要性不用說,現在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復盤的方法論也不用說,聯想早已用幾十年優(yōu)化了成千上萬次,直接拿過來用就行。
我們從運營的角度來說說復盤。
為什么我說運營的這四步是一個循環(huán)呢?因為復盤和總結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給你自己提出假設的能力賦能。
每一次方案完成后的復盤和總結,里面都有成功的、失敗的、做的好的、做的不夠好的、那些多做了白費資源和人力的事兒,也有些非常重要但是忘記做了的事兒。
這些總結積累到了第一步你的經驗里面。
這些總結自然也積累到了很多人第二步的篩選理由里面,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繼續(xù)做。
這些總結還回到了第三步的優(yōu)化里面,每一次復盤就是一次優(yōu)化的成功,每一次優(yōu)化也是來源于上一次的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