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長,李院長講師,李院長聯(lián)系方式,李院長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企業(yè)文化與營銷培訓
4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李院長:培育上司,營造三贏格局
2016-01-20 10766
??

避開傳統(tǒng)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上司與部屬之間,其實是一種基于共同利益之下的合作、互動、互補的關系。成功的部屬總是善于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團隊、上司、自己三贏的格局。

結合個人及部門的經(jīng)驗體會,一個部屬如果努力做到以下六個方面,也就基本把握了培育上司的精神與要訣。

 

一、凝聚共識

 

共識才能共事。這是培育上司的前提條件,也是團隊凝聚力的核心因素。部屬與上司之間如果不能心連心,貌合神離,團隊就是一盤散沙,任何事情都難以順利開展。

達成共識,需要部屬認同并接受所在的公司、部門及其上司。沒有文化的認同,就沒有共識;沒有對上司的包容與接納也不可能有共識。當團隊成員逐步做到了一切以公司及部門利益為重,以上司為中心,共識就開始凝聚了。

達成共識,還需要有大局觀念,能夠放棄自己的一些東西。這一點比較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利益及個性,當與團隊的利益及上司的觀念、個性發(fā)生沖突或矛盾時,人就很容易激動,或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時候,共識全無,不要說培育上司,不抱怨或反叛上司就很不錯了。

 

二、傾力輔佐

 

從培育上司的角度講,部屬的工作就是全力輔佐上司,成就上司與團隊。這也是培育上司的基本要求。通過輔佐他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目標。歷史上任何功成名就的將相,都是通過輔佐帝王事業(yè)來成就自己。

這里講的輔佐,主要是指在工作上成為上司的得力干將,任何情況下,都能聽從上司安排調配,獨擋一面,如質如量如期甚至是超額完成工作任務。凡事都要上司操心、分心的部屬,凡事都丟三落四,凡事馬馬虎虎大打折扣的部屬,別說起不到培育上司的作用,還可能是上司的累贅。

成為輔佐之材,必須具備較好的專業(yè)素質、責任意識、問題發(fā)現(xiàn)與處理能力及強勢的執(zhí)行力。做好輔佐之材,必須要學會適當?shù)奈约?,學會推功攬過,具備很好奉獻精神。

這也是比較難做到的,因為這樣好像都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心態(tài),會使自己覺得沒有成就感與價值感。其實,無我才能成就自我,輔佐既是扶持上司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鍛煉的過程,更是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積累資源的過程。成功的人一開始都是輔佐之臣。

 

三、巧妙引導

 

總體上,上司是部屬在工作甚至做人方面的引導者。但是,既然上司與部屬是一個互動過程,部屬勢必會對上司產(chǎn)生某種反作用。而且,客觀上,上司也不可能是全才或者完人;部屬的專長、資源及視角,完全可以對上司產(chǎn)生某些修正或影響,使整個勢態(tài)向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fā)展。

有意識地引導上司,這是很了不起的部屬,它完全是部屬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因為這種行為有點“反客為主”的意味,弄不好會讓上司反感,所以,很需要一些智慧與耐心。

對上司的引導,不可以是經(jīng)常性或大范圍的層面,只能是某項工作的局部修訂,某個問題的處理建議,某種觀點的委婉提示……通過這種局部性、細節(jié)性、長期性的影響,最終達到引導之目的。

對上司的引導,只能是和風細雨式的,只能旁敲側擊,點到為止;或者是采取暗示、建議的方式;不能讓上司明顯感受到好像你還比他聰明,好像他是被你牽著鼻子在走,好像他的一些措施、決策、方法都是受你影響……

通過學會引導上司,不但上司得到了幫助,部屬也達到了自己的某些目的,使工作與事情向著自己預想的方向發(fā)展,同時,還培育了自己掌控全局的能力。

 

四、查漏補缺

 

查漏補缺是優(yōu)秀部屬必做的一個功課。上司不可能事事正確,樣樣在行;上司也沒有時間與精力照顧到方方面面。因此,上司也有可能失誤的時候,也有可能丟三落四的時候。這時候,部屬就應該主動地把上司遺漏的事、沒有做好的事、甚至有些失誤的事,做完整,做正確,從而減少上司與整個團隊工作的失誤。

某些關鍵的時候,聰明的部屬,還應該學會為上司擋擋風,受受委屈,甚至背背黑鍋。這不是所謂的愚忠或者當替死鬼,而是基于上司的身份、職責、團隊需要及其他特殊狀況,不能也沒有必要耗在這些事情上。維護好了上司,團隊的核心、穩(wěn)定、尊嚴才有保障,這是團隊壓倒一切的大事。

而對于部屬來講,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優(yōu)秀心態(tài)的表現(xiàn),只有有心的部屬才能做到。部屬也在補缺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觀察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問題與危機處理能力等。這對于部屬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上司對這樣的部屬會暗懷感激之情,會更信任他。

相反,如果抱著等上司出錯,看上司笑話的心態(tài),甚至對一些遺漏的工作,熟視無睹,這樣非常不明智,也非常危險。它會讓上司及其他同事懷疑你的人品、責任感,從而影響到你的職業(yè)發(fā)展。

當然,補缺的工作,不能大動聲色,要不留痕跡,以免讓上司難堪;同時,部屬也不要以此居功,自然而然當作一個順手的工作。

 

五、善意提醒

 

善意提醒,主要是指在與上司相處的過程中,涉及工作、團隊或者上司個人某方面的細節(jié),進行善意的提示與幫助。這有點像一個秘書的角色,又像身邊的親人與朋友,很給人親切與溫馨的感覺。

比如,上司要參加某個重要會議和活動,你可以發(fā)個短信什么的,提前提醒上司;比如,與上司一同外出公事,你事先查了當?shù)氐奶鞖馇闆r可能不太好,你可以提醒上司記得多帶件衣服;比如,公司或團隊出現(xiàn)某種異常的端倪,你可以提醒上司,是否要注意防范;再比如,你聽到某些與上司或團隊有關的信息,也可以提醒上司。……

這種提醒,還可以涉及到上司個人的某種習慣,比如穿著、表達、行事方式、溝通協(xié)調中需要注意之處等。但是,這種涉及個人及生活的提醒,前提是你與上司本身就有了較好的關系;而且這種提醒是真正出于對上司的關心與愛護之下的自然行為,絕對不能做作或含有其他個人動機。

提醒上司,一般都是細節(jié)性的東西,也是偶爾為之的行為,同時,這種提醒還需要講究一點技巧。這就需要部屬有足夠的誠心、愛心和耐心。當你自然而然地在關心一個人的時候,你的提醒就是對上司最好的幫助。

 

六、保持默契

 

很多上司抱怨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助手或部屬,這并不是從技術、文憑、經(jīng)驗或外在條件上講的,而是指很難找到與自己有默契的人。默契是上司與部屬之間追求的一種境界。有了默契,就像一臺機器,所有的部件及環(huán)節(jié)都保持高度的和諧與節(jié)拍。有了默契,上下之間互動起來,貼心、高效、愉快!

默契是在共識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期磨合形成的;也是對相互之間的個性、風格有了足夠的了解與把握之后形成的。沒有共識,不可能有默契;沒有長期的磨合不可能有默契;沒有相互的了解也不可能有默契。

對于部屬而言,努力保持與上司的默契,既是一個自我調適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它需要部屬主動積極地了解、觀察、關懷與幫助上司,需要部屬放棄或者修正自己的某些方面,主動靠近上司。當部屬對上司的事情做到舉一反三、心領神會、心有靈犀的時候,默契就形成了。

總之,培育上司既是一種工作技巧,一種人際關系態(tài)度,更是職場生存和發(fā)展的智慧,還可以理解為一種人生與社會素養(yǎng)。當大部分國人都建立起這樣的胸懷與心態(tài),團隊及整個社會就能形成一種和諧、良性、健康的發(fā)展循環(huán)!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