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禮儀:內外兼修。
晏世樂(資深培訓師、職業(yè)指導師、專業(yè)演說家)
學習禮儀,強調內外兼修,既修內——“禮”,又修外——“儀”。
第一,學習禮儀,首先要有禮,尊敬交往對象。
對于長輩、領導、同事、朋友等,要有尊敬,有尊重、有敬愛。所有儀式只有由內往外發(fā)出來,才是真正的禮,否則只是虛禮,沒有任何意義。只有儀沒有禮,只有形式,沒有尊敬,交往對象會認為“假”、“虛偽”。我們學習禮儀,隨時要想想我們的內心有無尊敬之心。中國禮儀有這樣一種說法:自卑而敬人。卑是謙卑,無論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尊重對方放在第一位。
有的學生向老師行禮,只有形式,沒有尊敬之心,懶洋洋地鞠躬和有口無心的“老師好”,這叫儀,不叫禮?,F(xiàn)在很多單位都要求微笑服務,但是怎么微笑?有的單位要求露出8顆牙齒,甚至要求把筷子含在嘴里練習微笑。我不能說這樣做不好,但關鍵還是要對客戶有尊敬之心。你是否尊敬客戶,客戶是能感受到的。我們去商場,服務員對著我們笑,我們就會覺得有人是對著我們的錢包笑,有人是真誠地對我們笑。一定要往里面找,內心有沒有尊敬,沒有尊敬之心只是露出8顆牙齒又有什么用呢?
第二,學習禮儀,也要注意形式。
有人認為只要內心有尊敬,形式不重要。話不能這樣講,形式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形式表現(xiàn)內容,尊敬需要通過形式體現(xiàn)出來。作為老百姓就是:我對你尊敬,我要讓你知道、明白!內心的尊敬,應該通過你的表情、姿勢體現(xiàn)出來,應該讓交往對象感受到。比如跟朋友聊天,你說內心很尊敬朋友,但是形式上,你蹺著二郎腿,眼神從不正眼看朋友,邊跟朋友聊天邊上網、發(fā)短信、上微信,還時不時看看手表。無論你內心有多尊敬朋友,不管你信不信,元芳怎么看,我認為你的朋友一定認為你不尊敬他,你會傷害你朋友的感情。
張愛玲說:“生活的全部魅力均來自于它的細碎之處。”細節(jié)體現(xiàn)禮儀,小處不可隨便。
有人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雖然我不怎么注意形式,但時間久了,交往對象一定會知道我內心是尊敬他的。這話沒錯,但是現(xiàn)在不比過去,過去交往對象非常有限,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交際范圍不斷擴大,人們對于交往對象的選擇空間很大。除了家人、同事,與其他人交往,如果你的形式讓對方覺得你不尊敬他,也許他再也不會跟你交往,你根本就沒有“路遙”、“日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