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上,劉上講師,劉上聯(lián)系方式,劉上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九型人格、團隊建設、陽光心態(tài)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劉上:最好的教育,是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2020-07-27 2560

最近接連聽到好幾個讓人難過的新聞。這一代,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抑郁問題都比以前更嚴重了,這其中出了什么問題?越來越大的學習壓力,只能讓孩子更加焦慮不安。究竟什么,才是孩子可以承受,愿意擁抱的教育?

1、最好的教育是喚醒孩子的內力覺醒

英語教育專家曲剛曾在博客中寫過一個故事:他曾經(jīng)接待過一個來自四川小城市的媽媽,她帶著自己12歲的女兒到北京學英語,待了大半個月,期間他們有過很多次的交流。曲剛說,這位母親幾乎都是在詢問她女兒情況,看得出她正在努力把對女兒全部的愛轉化成最好的教育。但隨著交流的深入,曲剛發(fā)現(xiàn)這位母親看似給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卻對什么是好的教育充滿迷茫。她的女兒很優(yōu)秀,在她那座小城市都是出了名的。但媽媽說,女兒的優(yōu)秀完全來自于媽媽時刻的監(jiān)督和努力。她上小學這六年來,一時都沒有放松過對她的監(jiān)督和督促,一時不管孩子的成就就會下滑。

這位媽媽說,她全部的精力都撲在了女兒身上,每天送她上下學,放學后檢查完她的作業(yè),監(jiān)督她背論語國學什么的,背英文單詞,一切忙完了都晚上十點多了。她已經(jīng)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撲在了女兒教育上。不過她也很擔心,隨著女兒年齡的增加可能會對她的監(jiān)督有反彈,到時候她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聽完這位媽媽的煩惱,曲剛直言不諱地說:“你在教育女兒上所做的一切犧牲和努力可謂可歌可泣,感天動地,但遺憾的是,你和很多很多父母一樣,在教育問題上忽視了一個最該做到的大問題——喚醒孩子生命內力的覺醒!”所有沒喚醒孩子生命內力的家長都是不合格的家長,都是愚蠢的家長,都是葬送了自己又去高風險地賭注孩子的家長,搞不好還是殘害孩子的家長!

這個故事當時引起的轟動很大,最好的教育比不上孩子內力的覺醒,這句話引起很多家長的共鳴。如何喚醒孩子的內力覺醒?或者說,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是如何被破壞,又該如何保護?

2、我們在養(yǎng)育最焦慮的一代孩子

絕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能成為獨立、自主、有責任心、能夠自我驅動的人。但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聞獲得的信息,恰恰跟這種期望背道而馳。一位在北大任職的精神科醫(yī)生徐凱文就說,現(xiàn)在的孩子患了“空心病”,很多都是很優(yōu)秀的孩子,很乖的學生。但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而是不知道為什么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他們的核心問題是,缺乏支撐其活下去的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shù)潞湍蔚隆ぜs翰遜在《自我驅動的孩子》一書中提出,我們正在養(yǎng)育最焦慮的一代孩子。孩子壓力增長的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控感的降低。想想是不是這么一回事?這一代家長是空前負責的家長,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嚴陣以待,孩子入學、升學、大學畢業(yè),乃至找工作、結婚,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父母精準規(guī)劃的影子,孩子只需要乖乖執(zhí)行父母給他們制定的行程。很多孩子都覺得自己很累,覺得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或者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什么發(fā)言權。總之,他們大都覺得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控制感。

3、缺乏掌控感的孩子,都玩得太少了

為什么這些孩子會覺得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控制感呢?原因很多,比如睡眠不足、社交媒體的壓力、來自同伴的壓力等等,但歸根到底有一點,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玩的更少了。在玩耍中,孩子們學會了長期生存的關鍵技巧。比如他們追逐打鬧,由此發(fā)展協(xié)調的肢體動作,訓練大腦和身體的反饋;他們通過玩過家家,掌握協(xié)商和溝通的能力;有時他們會玩一些危險的游戲,在黑暗中前進,他們學會了如何克服恐懼,獲得勇氣。他們在玩耍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感,而控制感是內在動力的源泉。在自由自在,毫無目的的玩耍中,孩子們的內力在逐漸覺醒。

美國心理學家彼得·格雷虛構了一個典型的中產(chǎn)家庭男孩伊萬的一天。早上他被母親準點叫醒去上學,路上必須坐校車以保證安全,一整天都得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聽課,放學后接受全面的培訓,晚上必須完成家庭作業(yè)。從周一忙到周末,伊萬做得很好,但是他感覺到有點累,或者說是“筋疲力竭”。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很容易沉浸在電子游戲中,他們需要在一把一把的游戲中找到掌控感。

4、選擇權,給孩子更多掌控感

想要喚醒孩子的內力覺醒,給他們更多掌控感的體驗,童年時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去玩耍,父母更少去控制他們。還有一個增加孩子控制感的辦法就是增加選項,比如帶孩子去游樂場,臨走時孩子鬧著要再玩一會,但再不走末班車就要開走了。這時給孩子出一個選擇題:你想要走著去車站,還是跑著去車站,或者滾著去車站?小朋友可能會噗嗤一下笑出來,因為滾過去的樣子怪可笑的。孩子通常會說:我要跑著去車站。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在可能的范圍內增加選項,會讓孩子感覺好受些,因為總有些事情能夠控制了。進入青春期,孩子可能會更叛逆,什么事都跟父母對著干,就是為了證明“我能控制我自己了,你管不了我了?!备改敢彩且粯拥?,也需要選擇權,增加自己的控制感。試試看雙方都給對方幾個選項,事情就不那么復雜了。

大部分父母認為自己什么都是對的,表面上說尊重孩子,但是卻管控著孩子的方方面面,寫作業(yè),安排課外活動,交朋友,生怕出一點差錯。父母沒有意識到,過度控制孩子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和內在驅動力的形成。問題的關鍵是,你越想控制孩子,情況就會越失控!所以說,要相信有些事情是你能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而你應該只關注你能控制的東西。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新新家長)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