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眼里,孫子的地位是誰都無法替代的,他們愿意為其付出任何代價,平日里更是將其寵上了天,別說是外人,就是孩子爹媽都沒權利訓斥孩子。
在這樣扭曲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寶寶最終變成了“熊孩子”,他們沒有基本的道德準則,是非不分,并且無法無天。
前段時間坐地鐵的時候看到這么一幕,兩位老人帶著孩子坐地鐵,也不知道因為什么惹來孩子不快,導致其對老人大打出手。他先是試圖掐爺爺?shù)哪?,被老人用手擋住,不過隨后老人并沒有選擇教訓孩子,只是帶著一臉嫌棄的表情在不斷躲避,甚至于連最起碼的口頭警告都沒有,而孩子也一點自覺都沒有,看得出來,這不是第一次。既然手掐不到,那就用腳,在奶奶的“協(xié)助之下”。這位3歲左右的孩子成功將腳抬到了爺爺?shù)募绮?,差點就踢到老人的臉,孩子是小,可要真的被這么踹一下,碰到眼睛,后果也不堪設想。欺負完爺爺之后,小男孩轉(zhuǎn)身開始針對奶奶,耳光打得“啪啪”響,又掐又捏,讓人無語的是,奶奶的反應比爺爺還要平淡,根本不制止孩子。而老人全程的態(tài)度并無不高興,臉上還是掛著寵溺的笑容。
毒愛不糾悔不迭,看似寵溺,其實活生生的將孩子養(yǎng)成了“白眼狼”。毒愛”方式不可取,適度管教很有必要.
1、改變教育模式,不能存在僥幸心理
“人家也寵,我看孩子也好好的,沒大問題?!北в羞@種想法的家長在生活中并不少見,他們覺得別人家孩子沒出問題,自己家孩子也不會出現(xiàn)問題。
要想孩子好,就必須杜絕一切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性,改變要徹底,父母要狠心,誰勸都沒用,態(tài)度方面首先要定調(diào)。
2、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全面接管其教育
有的老人是孩子健康成長最大的絆腳石,這可不是浪得虛名,很多熊孩子都是部分老人一手“訓練”出來的,父母費心勞神教育孩子,老人卻在背后偷偷搗亂,這誰受得了?所以說,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不求他們幫忙,起碼不要搗亂。只有讓孩子找不到依靠,他們才能真正去思考父母教的東西,不是思想境界上升了,只是單純的害怕挨罰。
3、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不排除棍棒教育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病入膏肓”,簡單的說教不管用,個人認為,棍棒教育不是不行,打孩子固然不對,不過相對于其變成“白眼狼”,這點風險完全值得冒,大家也別把孩子想得那么脆弱,當初80后、90后被打了那么多年,不也沒問題嗎?
4、從小樹立標準,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做了會受懲罰。而且一定要孩子記住,尤其是動力型、果斷型和思想型,他們往往習慣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如果他們的想法是錯的,再不加以制止,很容易變得自私,“天不怕地不怕”。
總之,不管是父母還是老人,溺愛式教育肯定是不行的,有害無益,畢竟若孩子連人都成不了,又如何成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