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高齡的日本“經營之圣” 稻盛和夫在一次演講中,以日本航空的重建為中心,同時以自己長達半世紀以上的企業(yè)經營經驗為例,說明“利他之心”在企業(yè)經營中的重要價值。稻盛和夫先生說,以“利他之心”經營企業(yè),是超越行業(yè)、超越國界的“真理”。
就是說,在企業(yè)里,每一位員工對自己的公司抱有自豪感,從內心祈愿公司成長發(fā)展,并為此竭盡努力。還是企業(yè)里充滿不平不滿,到處怨聲載道,員工們都像批評家一樣批判自己的企業(yè)。這兩種情況下,企業(yè)的業(yè)績就會迥然不同。
在日本已經破產的企業(yè),盡管利用了“破產重建法”,但真正重建成功的概率極低,為什么呢?雖然按照“重建法”,大幅度的免除債務、削弱成本等等眼睛看得見的改善可以實現(xiàn),但是,眼睛看不見的人心——渙散了、消沉了。也就是說,員工們喪失了積極向前的意識,不能由衷配合公司重建,不能把自己持有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這就是重建之所以失敗的要因。
日航在開始重建時也一樣。公司破產了,職場里許多同事辭職了,獎金取消了,工資大幅下降,退休金削減了,作為航空企業(yè)生命線的航線被大幅削減,許多飛機賣掉了。因此,員工們意氣消沉,失去了自豪自信,職場的氛圍暗淡而壓抑。
但是,我就任日航會長以后,我全身心投入日航重建的姿態(tài),點燃了精神萎靡的員工們的心。員工們的心中都萌生了使命感:“既然是我們自己的公司,無論如何必須由我們自己的雙手來重建”。同時全體員工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這種“一體感”也釀成了。就是這樣,每位員工的心變了,意識變了,作為這種意識或者說心的集合體的組織風氣也發(fā)生了變化,日航的業(yè)績因此戲劇性地向上攀升。
日航重建成功,我的任務完成,2013年3月,我退出了日航董事會。夜晚,在上床入睡之前,我常?;仡櫲蘸街亟ㄟ^程的日日夜夜,“究竟為什么日航重建能夠獲得如此奇跡般的成功?”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前面已經講到,為了重建日本經濟,為了保住留任日航員工的就業(yè)崗位,為了日本國民,我鞭策我這把老骨頭,不拿一分錢報酬,全力以赴,投入了日航的重建。同時,員工們也抱著同我一樣的想法,為了重建日航而拼命工作。
看到我們抱著純粹的“利他之心”,奮不顧身、持續(xù)拼命努力的樣子,“上天”因可憐我們而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不得不這樣去想,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這種遠遠超越我們自身力量的宇宙、自然在背后推動,日航如此奇跡般的回升是不可能的。這層意思,或許還可以用“自力”和“他力”的概念來表達。
“利他之心”能夠喚來超越自力的所謂“他力之風”來幫助自己。不妨把我們的人生比喻為在大海中航行。為了度過一個理想的人生,我們必須用盡自己的力量,拼命劃船。但是,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到達遙遠的彼岸。必須做好準備,在航船前進的方向上,接受他力之風的推助。所謂準備,就是揚起接受他力之風的結實而美妙的風帆。
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森羅萬象、一切事物不斷向著好的方向、更好的方向前進。然而,如果一味地強調“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揚起的風帆上,因為布滿了孔洞,任憑“他力之風”如何吹刮,那風都從孔洞中穿過,無論風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會前行。與此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揚起風帆,就能飽受他力之風的恩惠,一帆風順,在茫茫大海中破浪疾馳。
我認為,日航重建的奇跡般的成功就證明了這個道理,說明了在日航重建之際,“為社會為世人”這種純粹的動機,也就是所謂“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動力。
經常有人這么說:“靠利他之心真的能夠經營好企業(yè)嗎?企業(yè)經營的基本出發(fā)點不就是利己的欲望嗎?”確實,“想要賺更多的錢”、“要想過更富裕的生活”,這一類利己的欲望在開展事業(yè)的時候,可以起到發(fā)動機那種巨大的作用,特別是新興的風險型企業(yè),要實現(xiàn)利己欲望的熱情和愿望往往成為開展事業(yè)的起點。而且在這種熱情和愿望的驅使下構筑的高超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實際上把事業(yè)引向了成功,這也是事實。
然而,僅僅依靠利己欲望經營企業(yè)的人,他們的成功決不可能長期持續(xù)。因為如果一切策略的目的全都集中在滿足自己的欲望這一點上,那么競爭對手也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以牙還牙,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結果必將發(fā)生摩擦和爭斗。
還有,在將利己的欲望作為發(fā)動機使事業(yè)獲得成功的時候,這種成功越大,經營者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傲慢不遜。他們會忽視在公司發(fā)展過程中忘我奉獻的員工,不把員工的努力和貢獻放在眼里。經營者忘記了謙虛,企業(yè)內部就會產生不協(xié)調的聲音,最后甚至會將企業(yè)引向破滅。從利己的欲望出發(fā),具備舉世罕見的才華,這樣的企業(yè)家經歷艱辛,創(chuàng)建了出類拔萃的公司,但過了不久,他自己的心態(tài)出了問題,致使企業(yè)衰落,也玷污了自己的晚節(jié)。這樣的事例,無論東西,不勝枚舉。
另一方面,在做生意的時候,加入體諒他人的、利他的思想,讓對方、讓周圍的人都覺得“這個買賣做得好!”對方也會好意相報,結果雙方得利,皆大歡喜。這樣的事我想大家也都經歷過吧。由于我畢生努力貫徹這種精神,結果不止一次獲得了遠遠超出想象的卓越的成果。
當然,我所說的“利他”,并不是損己利他,并不是要通過損害自己來讓對方獲利,決不是這個意思。恰恰相反,正因為自己“想要富?!?,就應該體會到對方和周圍的人同自己一樣,“也想富?!薄H送诵?,因此要考慮如何讓對方同自己一樣,也能高興歡喜。就是說,不是“只要自己好就行”,不可一味地自私自利,必須投入同情、體諒、慈愛的“利他之心”,決不可以過度地去滿足自己利己的欲望。
在佛教里,用“自利?利他”來表達這層意思。所謂“自利”就是自己的利益,所謂“利他”,就是他人的利益。所謂“自利?利他”,就是為了自己獲利而采取的行動,必須同時讓他人、讓對方也獲利。自己賺錢,對方也賺錢。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經商,才是健康的商業(yè)社會的基本原理。超越時代和國界,所謂經營,所謂商業(yè),必須基于“自利?利他”這種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