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績效管理中,績效考核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困難的工作。因此,它被稱為是“世界性”的難題。
績效考核之所以難,首先表現(xiàn)為在績效工作過程中,經常有許多疑難雜癥使人們困惑不解。
我們可以預料,在我們的客戶的績效考核中,可能也會出現(xiàn)一些困惑與困難。如果我們能預先了解這些困惑與困難及產生的根源、估計可能產生的問題、吸取他人的經驗與教訓、提前做好準備、拿出相應的對策、策劃設計更加完備的措施與實施方案;將可以減少績效考核副作用,少走彎路,最終戰(zhàn)勝困難,真正使我們的績效考核能達到,改進工作與業(yè)績,全面提升員工的任職能力和企業(yè)競爭力的目標。
下面,我們對績效考核中常見的困惑之處作一些介紹與原因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簡單地答疑。
困惑之一 為什么許多企業(yè)的績效考核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結果依然不如人意,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我們的研究與實踐顯示,困惑之一可能與下面的因素有很大關系:
一、可能目的定位錯了——即績效考核的理念出了問題。例如,我們了解到一些企業(yè)主要是為了發(fā)獎金而考核。甚至一些企業(yè)是為了扣罰而考核,在這類企業(yè),考核往往成了罰款的代名詞。這樣的考核,十有八九要失敗,因為這種理念是錯誤的,它使考核成為企業(yè)懲罰員工的工具,使員工對考核產生抵制與厭惡的情緒,將考核工作導入了死胡同。績效考核目的不明確或者錯位,必然導致整個績效考核工作全盤皆錯,最終事與愿違。
二、方法不對。之所以方法錯了,大多數(shù)原因是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不足。其中,集中反映了人力資源部門人員的能力不足。如:一個企業(yè)自己摸索做KPI(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組織一個團隊,按照某些書中的方法花費一二年時,做了一大本績效考核標準,但結果無法推廣。究其原因是這些人第一次做,摸著石頭過河,明顯經驗不足。方法不對,即使愿望再好,也達不到目的。
三、可能做錯了或做變了。之所以如此,要么是態(tài)度問題,不認真,不負責所致;要么是想走捷徑,不肯下功夫所致;要么是理解問題,即理解發(fā)生了偏差所致。如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都在用的平衡記分卡,但50%的企業(yè)都用錯了,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平衡記分卡不是作為一種方法,而是機械地將其作為一種工具。結果,近50%的企業(yè)采用平衡記分卡做出來的績效指標都是千篇一律,無法有針對性地評價不同部門、不同職位的業(yè)績。
四、HR部門可能想做好的,也有能力,但得不到領導的支持。有些企業(yè)的領導一心撲在業(yè)務上,把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僅作為“錦上添花”的工作,可有可無。
這樣,一但人力資源管理遇到困難,由于得不到高層支持,馬上便會潰不成軍,敗下陣來。
五、碰到困難退縮屈服??冃Э己耸且豁楇y度很大的工作,難免會碰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如果一遇到困難就退讓,就放棄原則,就降低要求,其結果必然大打折扣。即使向象IBM、華為這樣的國內外一流管理水平的企業(yè),在績效考核中也遇到大量困難。如IBM公司提出的績效結果“正態(tài)分布”的方法,就是想解決有些部門領導不按規(guī)定評價員工、員工業(yè)績都是“高分”級的問題。他們在困難面前不是退縮而是不斷改進方法,使其績效考核成為世界標桿。
六、未能持續(xù)改進。有不少人以為績效考核工作可一勞永逸,不思改進。結果許多問題積壓下來,阻礙了績效考核的順利進行。例如:一個KPI使用一段時間后,但由于認識的原因,或者是企業(yè)組織的變化,或是企業(yè)目標與需求發(fā)生變化,都可能要求修改KPI.如果不改進,績效考核的有效性將受到影響。
以上幾個方面,是困惑一產生的主要原因,要解決這些困惑,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困惑之二 為什么績效考核常常是“走形式”?
實事求是而論,沒有哪家企業(yè)希望績效考核是走形式。一般都是“迫不得已”,或“做法不當”而造成的。
一種原因是:方法不當,無法堅持既定的原則、程序與要求。例如:某企業(yè)將末尾淘汰制與績效考核相結合;規(guī)定:連續(xù)三次考核業(yè)績在部門排位末尾的員工,將被淘汰。因為考核末尾淘汰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實操中很難執(zhí)行,很難堅持。在績效考核中,有些部門的領導或不想得罪人,或變相抵制末尾淘汰制,便在部門搞“輪流坐莊”。導致考核完全“形同虛設”。
另一種常見的原因是考核結果沒有得到有效運用而造成的。有些企業(yè)考核是一套,各種激勵又是另一套。如考核結果與薪酬、福利都不掛鉤,久而久之,許多人感到績效考核沒有什么價值與作用,也就不再認真去做,最后便是大家都“走形式”,做給上級看。
還有一種原因是要求不嚴造成的。有些企業(yè)開始做績效考核時,個個緊張,人人關注,但后來發(fā)現(xiàn),做好做壞,做與不做沒有區(qū)別,便逐漸放松,把考核工作當作應付“差事”。要求不嚴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首先是企業(yè)的高層管理者對績效考核要求不嚴,對于各部門的績效考核結果不聞不問。上行下放從面導致所有部門都不重視;第二個層面可能是人力資源部門只布置考核,卻不檢查、不指導、不控制,從而導致無人管局面;第三個層面是各門執(zhí)行力差,違背公司的原則與要求,隨意考評,應付上級。
最令人注意的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原因:有些企業(yè)管理者根本沒有把績效管理當作一種有效的工具與手段,而是當作一項多余的工作或者份外的工作。只要有這種想法,必然會 “走形式”。
“走形式”是績效考核的大敵,長期以往,績效考核失去意義,分配不公的現(xiàn)象更加突出,員工失去信心,工作無法改進,并且還會使企業(yè)養(yǎng)成一種不負責任、相互應付、上下應付的不良風氣。
因此,績效考核要么不做,要做必須認真。否則做了比不做的危害更大。
困惑之三 為什么越考核麻煩越多?
好多人都覺得迷惑不解:不是說績效考核很重要嗎?不是說績效考核是一種有效的考核工具與手段嗎?但是,為什么在一些企業(yè)的績效考核實踐中,給人感覺是越考核,麻煩越多?
造成這種感覺和印象大概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首先是一些企業(yè)績效考核沒有做好,或沒有做對。例如:有些企業(yè)沒有搞計劃管理,也沒有搞目標管理,就開始搞績效考核,使績效考核失去了基礎與技撐。沒有做好或沒有做對,都必然導致考核結果可能不公平,不合理;考核結果不公平與不合理又會帶來分配的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就會造成更多的內部矛盾與沖突,影響員工的情緒;最終,必然會造成越考核,麻煩越多的結果。
第二、過去沒有做好績效考核。有些企業(yè),過去不搞績效考核,分配不與業(yè)績掛鉤,大家習慣于平均主義大鍋飯;做好做壞、做與不做一個樣或區(qū)別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相安無事”。如果企業(yè)開始搞績效考核,打破了平均主義的鐵飯碗:有的人無法混日子了,收入與業(yè)績掛鉤了。當然,可能就會出現(xiàn)一些過去沒有的“麻煩事”。
第三、過去是把麻煩上交了。如果一個企業(yè)不能把目標層層分解,便不可能將企業(yè)的壓力層層分解到每個部門,直至每個職位。這樣,重壓常常集中在高層,而中基層常常是責任不清,權限不明,沒太大的業(yè)績壓力。
要做考核,必然有一定的矛盾與沖突。績效考核,一方面要看到優(yōu)點,進行獎勵;另一方面,也要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不足,還要糾正錯誤,以利于改進業(yè)績與個人的行為。既然要找問題,就必然有批評,就必然與分配掛鉤。而人的天性是樂于受獎勵,愛聽好話,不喜歡聽批評的話,抵制負向激勵;再加上對人的評價本身就是一項極其復雜而困難的工作,也難以避免失誤。因此,在績效考核過程中,常常會產生一些矛盾。
我們認為,沖突與矛盾并不可怕,甚至說這是自然的。沒有那個企業(yè)能避免和回避矛盾與沖突。事實上,管理和被管理永遠就是一對矛盾體。而企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以及管理不斷完善,便是體現(xiàn)在不斷化解矛盾與沖突的過程之中。
困惑之四 為什么一些員工不喜歡績效考核?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有一些員工對績效考核不太喜歡。在此,我們首先要分析這些員工為什么產生“不喜歡”的心態(tài)與情緒呢?其次,再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有些員工一時不理解,我們就該放棄呢?
一些員工之所以會對績效考核不喜歡,可能原因有多鐘,以下分析最常見的原因:
一、績效考核做得不好、不公平、不合理。例如,有些企業(yè)把什么都納入績效考核,把計劃、考勤、態(tài)度、道德、能力、作風等等都納入考核范圍。結果是什么都想考,什么都考不好。很多東西是拍腦筋拍出來,很多地方不近情理,員工當然不喜歡。
二、出發(fā)點錯了。就如前面所談,你把考核當作懲罰的工具,誰會喜歡,誰會舉手贊同呢?
三、可能是方式、工具不好。有的考核方式太復雜、太繁瑣,操作起來費時、費神又費力。有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例如,有些企業(yè)所有部門、所有人一種考核方式,結果使許多考核工作不近情理,受到質疑乃至反對。殊不知,對于不同部門、不同職位類別,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中高層管理人員可用“述職”法;對于服務類職位可用“周邊”法;對于以天為工作周期的職位,可用“日清月核”法。
四、可能溝通不良導致員工反感。即使你前期工作做得如何好,方法工具也合理,但如果不能把結果與員工進行良好的溝通,不能讓員工充分理解,也會使人產生不良感覺。這就是許多企業(yè)提出來“績效溝通是績效考核的生命”、“績效考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原因。
當然,任何一項管理工作,期望其一開始就人人敬仰、個個叫好是很好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道理很簡單,有時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理解了、等贊同了才去做;或者說,任何工作都有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等一個事物徹底成熟與完善了才開始,在理論上可行,事實上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簡單,好多的工作是在運行中、實踐中才能不斷改進完善的。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在績效考核中,要正確地理解與處理員工的某些情緒。
困惑之五 能不能使績效考核更加簡單呢?
對于這樣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這里提到的“簡單”是什么含義。如果像一些人提出的:不增加時間、不增加收入、不動太多腦筋,舉手便可搞定。這樣“簡單”想法,就如要求“天上掉餡餅”一樣,是不可能的。如果說將考核流程設計得更好,選擇快捷的工具,設計簡易而有效的方式等,從而使我們的考核更加“簡易”,這樣完全可以,也是可能的,也是我們所倡導所追求的;為此,我們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之所以有人希望不花力氣就可以做好績效考核,深層次原因大多是:
① 績效考核是上級要求的,而不是自己希望去做的;② 績效考核是多余的工作;③ 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部的工作,是在幫人力資源部做事;④ 沒有認識倒績效考核是一項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個牽引員工做好工作的有力手段。
從這些出發(fā)點要求的人,大多是希望將績效考核簡單化,盡量不投入精力與時間。
二、我們同意將績效考核簡易,而不是簡單,因為簡易不等于簡單。
簡易:是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把復雜的問題簡化,把繁雜的工作程序優(yōu)化;
而簡單則是按一般的經驗和粗放的方法去處理問題與對待工作。前者追求的
高效而精煉;后者則希望少投入或不投入而有回報。
三、如果說方法、工具得當,培訓到位,績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加簡易,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無論怎么簡易,都必須給予充分的關注、重視和一定的投入才能做好。因為,只要是管理工作,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都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
困惑之六 績效考核的功能與目的到底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人們的認識與理解差距較大,從目前的社會實踐來看,大概有以下九種主要的理解與看法:
理解一:
主要是用于測評組織及組織成員工作業(yè)績。這種認識的人還比較多,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只看到了績效考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和表象。
理解二:
把績效考核用來分辨組織成員的行為是否符合組織的要求。理解二除了與理解一有相似的之處外,另外就是把業(yè)績考核擴大化,希望用績效考核來進行員工的行為考查與判斷。如,對組織的忠誠度、遲到早退與曠工均納入考核范圍。這是現(xiàn)代績效考核所反對的。
理解三:
用來識別員工的能力與優(yōu)劣狀況。雖然說績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員工的能力,但不能完全反映,更不能代替。因此,用績效考核的方式與指標來考查與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合適的;而且,把績效與能力放在一起也不合適。
理解四:
通過績效考核,提升公司,部門與員工的能力。這是正確的理解,應該提倡和堅持這個方向。這樣的績效考核工作才有價值與意義。
理解五:
將績效考核作為績效提升的有效手段。與理解四一樣,是十分正確的理念。但實際被許多公司忽視。
理解六:
用于不斷改進工作。這是正確的,因為只有不斷改進工作,才能達到提升能力與業(yè)績的目標。
理解七:
達到目標管理、計劃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目標?;蛘哒f通過績效管理,強化與牽引企業(yè)的目標、計劃與預算管理的目的。目前,這是一種先進的理念,正被企業(yè)所認識和運用。
理解八:
為分配提供依據(jù)??冃Э己说慕Y果運用于激勵、薪酬分配,它也可以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但績效考核決不是為了分配。這是許多企業(yè)必須改變的一個觀念。
還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如:用于指導培訓工作、人才的培養(yǎng)和對人的使用等等。
最合理的理解應該是:績效考核的目的與功能是綜合性的,但在不同時期、不同單位所追求的目的可以有所偏重。
困惑之七 績效考核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有效?
這是很多人提出的疑問。因為,他們做了許多工作,但卻不知道有沒有作用;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判斷績效考核的有效性和價值。在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判斷,如果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基本可以判斷績效考核工作開始產生效用。
一、員工明確了自己的工作任務,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工作標準;
二、企業(yè)的壓力傳達到了職位;
三、員工感覺到不改進工作是得不到企業(yè)或上級認可的;
四、員工與主管開始討論績效考核的問題,并認為某些方面不合理,提出修改意見;
五、員工開始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六、員工明白僅僅個人業(yè)績突出是不夠的;
七、員工與部門的業(yè)績與能力有上升的趨勢,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八、員工與部門的工作有了計劃了;
如果,部門或個人通過績效考核開始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說明其作用開始發(fā)揮出來,應該給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勵。
困惑之八 不搞績效考核行不行
如果我們說,不搞績效考核不行,肯定是錯誤的,至少有些缺乏說服力。因為,有些企業(yè)沒有做績效考核也存活下來了,甚至還有所發(fā)展與進步。但是,這些企業(yè)要想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下是可能的:? 如果想作一個優(yōu)秀的現(xiàn)代化企業(yè)? 如果想有強大的競爭力? 如果要使分配合理、公平而有激勵性。? 如果想從“粗放型”管理轉變?yōu)椤熬毣惫芾怼#?nbsp;如果想快速而有效地提高組織與員工的績效與能力? 如果…
這就是為什么一方面績效考核很困難,而又是那么多企業(yè)希望搞績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困惑之九 績效考核難以堅持下去,怎么辦?
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下去,但不是愚蠢地死守下去,而是應該不斷改進,不斷優(yōu)化,逐步提高。如果有困難就放棄,一方面前功盡棄,另一方面將來再想做會難上加難。因此,建議如下:
一、要冷靜找問題,分析并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
二、要將部門行為轉變?yōu)檎麄€企業(yè)和每部門的行為。僅僅靠人力資源部門做績效考核,是永遠做不下去的;
三、要關鍵領導站出來,大力支持或直接主持績效考核工作的改進;
四、要拿出有效的辦法和措施,改正過去不合理的作法;
五、要正面激勵為主,充分讓大多數(shù)員工認同與理解。
實事求是地說,沒有那家企業(yè)的績效考核是一帆風順不碰到困難的;只有不斷改進才能勝利,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