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受邀為各大公立學校選拔出來的高年級學生講授播音主持知識,吐字歸音、丹田運氣、聲音彈性等基礎知識講完后,就到了戲劇表演的內容了。
戲劇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種假說,比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二為勞動或慶祝豐收時的即興歌舞表演,即酒神祭祀。青少年戲劇表演已有成熟的教學體系,無論是戲劇還是電視劇都要求演員創(chuàng)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使之具有審美價值。在塑造形象時都要求演員“化身成角色”,除了聲音模仿到位外,還應該有可視化的戲劇表演,基礎訓練包括但不限于:
一、鏡子模擬
講表演者分組,面對彼此站立,想象中間有一面鏡子存在,其中一組扮演鏡子,一組表演動作。練習時,動作、表情、姿態(tài)、手勢要一致,盡可能關注細節(jié),細至鎖眉、撇嘴、抽搐、嘆息等都要相似,行為上也應高度同步,此舉可以較為緩慢地清空自己,這是戲劇表演的基礎。
二、品嘗模擬
模仿吃東西的過程、狀態(tài)及面部表情,比如:酸、甜、苦、辣、咸等,通過針對性的感官訓練,能使青少年在戲劇表演中表情演繹更到位,并有效傳遞真實生動的心理狀態(tài)。
三、行走模擬
戲劇表演中的行走屬于動作幅度較大的表演,對舞臺表演成敗起關鍵作用,青少年可以嘗試模仿不同種類、不同年齡的人或物的行走,比如:老太太慢步走,小伙子快步行走,警察抓小偷員、猴子撈月、飛機飛行等,動物的肢體動作或物品的運動軌跡,能夠準確地映射角況,使舞臺角色形象入木三分。
四、實物聯想或非實物聯想
想象力和模仿力都是戲劇表演的核心能力,實物聯想或非實物聯想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實物聯想將一件東西當作為另外的東西,并通過肢體語言表現出來,例如:把筆想想成為手電筒,把手電筒想象成為水果刀,并賦予劇情,進行舞臺表演。非實物聯想難度更高一些,講授者隨機出一個主題,要求演員現場演繹,要做到聲情并茂需要接受專業(yè)訓練。
……
簡而言之,青少年學習戲劇能使舞臺表演更具張力和魅力,另外,把戲劇表演的態(tài)度或方式融入生活,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減壓方式!功夫不負有心人,青少年們想要在舞臺上或電視頻幕上煥發(fā)光彩,還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