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工作,付出與收獲根本無法成正比例!”
“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結(jié)果收獲卻是那么少!”
這些聲音,或許你并沒有少聽見,或是自己也有這樣的感嘆,尤其是一線的營銷人員。說是有意、無意的抱怨也好,還是反映實情況也罷。那么既然大家都付出了那么多,總得知道付出到哪去了吧,總的搞明白一些事情吧!
我問小李:你覺得都付出了些什么?小李是跑外勤業(yè)務(wù)的,“那太多了!”他如數(shù)家珍的說:“我一天到晚都是在外拜訪客戶,從腳說起,每天不知道要跑多少路,都磨出了血泡長成了厚厚的老繭,還要堅持走;再說這臉,你看比一般人的臉不知要黑多少、糙多少!最主要每天還要吃多少閉門羹……,可是市場反映太小,公司也沒有調(diào)整政策,而且又逼得那么緊……”說著說著,小李就說起了帶有抱怨情緒的話來。其他的同事也在點頭附應(yīng)!
為了找到問題的究竟,我要求當一天小李的觀察記錄員,小李欣然的同意。我們一起回到公司宿舍,決定從第二天早上開始度過一個完整的工作日。對于第二天的工作我們進行了詳細的時間記錄:
07:00起床;
07:30洗漱裝束完畢,乘車公交;
08:10到公司附近下車,買了早餐,邊走邊吃;
08:23到達職場,趕緊的吃完東西,準備物品上班;
08:30開始早會議;
09:00開完早會,電話聯(lián)絡(luò)客戶;
09:20準備完畢,馬上出發(fā),拜訪客戶;
10:05到達第一家客戶;
10:43面談完畢,走路趕往第二家公司;
11:05到達目的地,但客戶未在位置上,我們等待;
11:25我們決定不再等客戶了,趕往第三家客戶;
11:40步行到達目的地,與客戶面談;
12:05告辭客戶后,下班;
14:30上班,電話約訪客戶;
15:05到達目的地,與客戶交流;
15:25結(jié)束拜訪,我們準備開發(fā)新的客戶;
15:35找到附近一棟大廈,準備掃樓開發(fā)客戶
16:00挑選了四位對象客戶拜訪,都被拒絕,說休息一會兒調(diào)整一下心態(tài);
16:10敲開第五家客戶門,獲準進入面談
16:25手機響起,有客戶想咨詢問題要求面談
17:25歷經(jīng)數(shù)小時到達目的地,與客戶交流
17:40馬上回公司報道,然后下班。
這樣的一整天讓我有仿佛又找到的以前在營銷基層工作的感覺,確實很充實和忙碌!可又總感覺有些不大對勁。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對于基層銷售人員來說是不是具有代表性,但我想值得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小李的一天的狀況。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整天工作很滿,沒有一點偷懶的空閑,這一點很不容易,需要很強的自律性;而且一整天很趕,都很努力。所以從工作行為上來說,可以說是做到了無愧于心!當然這是“工作感覺”,如果我們理性分析小李的工作成效,我們就可以看到令人擔憂的一面:一整天的時間只拜訪了三個日??蛻艉烷_發(fā)了一個新客戶,共四人。所以從工作效能上來講這樣的一天顯然是失敗的(尤其是效率型銷售拜訪),不用等到一個月才來看“回報”是怎么樣的。這可能就是我們要喊的“付出為什么沒有回報”的癥結(jié)所在吧,我想有兩個詞值得我們的職業(yè)人士推敲一下,那就是我們是在“工作”還是在“公作”,前者意指的是我們在著手做事,并且產(chǎn)生成績;后者則是形容沒有干私事,保證完成工作時間。前者講的是效果,后者講的是感覺。你看小李的感覺:“早飯都沒空好好吃”“一天跑來跑去,千山萬水”付出的實在太多!我問小李是否想過“輕松一點”工作,小李說那樣豈不是對不起公司和自己,再說更那樣的話回報不是更少?我很感動,出于對更多像小李這樣對工作“忠誠”的同仁,我們真的應(yīng)該沉思一下,究成是誰偷走了大家的付出?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廣泛了解和實例分析,發(fā)現(xiàn)答案其實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一是一些不恰當?shù)墓ぷ鳂藴视^,欺騙性的偷走了我們的“付出”。比如,有的同事完全用“辛苦”的感覺去衡量工作的付出程度;二是由于自己沒有“聰明的工作”讓自己白白的付出了很多“無益”的努力。當然,解鈴還需系玲人,我們還是應(yīng)該著重談?wù)勛约涸撊绾稳ソ鉀Q這些問題。也許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我們更容易明白自己的誤區(qū)和不足。
首先,就是要消除我們以“講感覺”為標準的工作思維。不是忙就是好事,不是累就是有功。譬如早晨,很多的同事完全可以早十分鐘起床,從容一點,放松一點吃好早餐,對保持身體也是有利的。但是,多數(shù)人就是要搞得緊張仿佛才叫上班,又是焦急的等車、催車、看表,還要“挪用”上班時間進行早餐儀式。搞得還沒開始上班就已經(jīng)緊張的精神疲憊了。像小李的那天早晨起床后,會忙的連刷牙和如廁的時間都很緊張,路上的狀況就更不要說了。其實,每段路程總有固定時段的高峰期,哪怕是稍微提前五分鐘,你就會覺得十分的寬敞,心也從容了許多;會感到很輕松、很順利,這樣來作為一天的開始, 當然會提高工作的質(zhì)量。再比如象筆者, 到上班時間的時候已經(jīng)是工作了約一刻鐘,而有同事還在“啟動”狀態(tài),筆就在眼前卻喊著找筆。這里,借你一個新標準“你若不是早到了就已經(jīng)遲到了”這句話很實用,每天早一點“啟動”自己,在極佳的狀態(tài)下進入工作的開始,自然會感覺工作輕松。至于日常的銷售拜訪,若以辛苦為導向的勤勞和付出,那也是不理性的。我相信你的上司或者老板應(yīng)該也不會有虐待傾向,至于自己雖然要求不能怕吃苦,但總也不可以有自虐傾向吧。筆者還是提倡能不吃的苦還是盡量不要吃,還是要懂些合理偷懶的學問,畢竟銷售工作并非是在搞體能訓練。所以工作不應(yīng)該是以辛不辛苦為目標,不是你感覺辛苦了就一定是付出了,也不一定不辛苦就是沒付出。功勞和苦勞還是要劃分清楚的,不要整天就會告訴自己是有苦勞的!想一想,如果每個人工作都是以“講感覺”為付出標準,那么工作豈不就沒了標準。因為,因人而宜的感覺標準恐怕也太多了!
其次,我們一定要樹立以效率效能為導向的工作標準。每一個活動要先評估一下對目標的是否有促進,哪種促進更大。當然,一下子提到效能要求也是太高了,所以第一步要解決的應(yīng)該是效率問題。要求至少在前天晚上準備好次日的工作規(guī)劃,制定詳細的活動線路圖。在路上的時間是沒有人“付帳”的,所以應(yīng)該規(guī)劃好活動范圍,保持至少半天內(nèi)不要跨區(qū)域展業(yè),考慮盡可能把時間的花在客戶身上,而不是用在路上。所以說,如果前天你沒有進行明天的工作計劃那么你次日工作效率將打五折。同樣的時間,有的同事可以拜訪六個客戶,有的同事只能拜訪兩三個,可能還要累的要命,這就是效率。筆者在面試新人的時候經(jīng)常會問到應(yīng)試者是否有交通工具,目的不是問他買了什么檔次的車,而是有沒有車代步,是觀察一個人的效率觀念。想想如果單靠兩只腳去開拓市場,那么不要說效率,就是累也得把人給累壞了;如果你去靠等公交跑市場的話,我想急就把你給急死了。當然,如果你已經(jīng)習慣了享受等待公交,那么你的活動頻率也就值得懷疑了。工作就是要養(yǎng)成用“數(shù)字說話”代替上述的“感覺標準”的工作要求!接下來,就是要根據(jù)企業(yè)產(chǎn)品的定位和自己的客戶定位,找準客戶對象進行面談和銷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銷售最簡單的經(jīng)典定律:找對人,說對話!對象錯了,縱然辛苦萬分也是白搭。這樣的付出是很冤枉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客戶定位分析,提升我們工作的效能。相比之下提升效能比提升效率會困難一些,所以這得請主管協(xié)助,做好對產(chǎn)品核心客戶和邊緣客戶的界定,以及營銷員的風格分析和適宜客群的把握。不要認為只要是在拜訪“人”就是在拜訪客戶。
第三,就是用表格管理的方式來規(guī)范自己,使自己養(yǎng)成一個具有流程化的工作習慣。至少包括計劃表格、時間管理表格、總結(jié)檢查表格等。計劃表格主要是針對下一步工作做個提前預(yù)視和腦演,進行協(xié)調(diào)規(guī)劃。包括日常類和異常類,日常類就是按照過去的經(jīng)驗結(jié)合當前銷售項目的進展,對近期的工作任務(wù)進行常規(guī)計劃;異常類是對非常規(guī)計劃狀況下的應(yīng)對準備,像是遇到客戶因時間等原因突然取消約訪,你是否有計劃好備訪客戶和其他工作;像是遇到暴雨臺風、特別的高溫、嚴寒之日或者身體不適等,你是否備有室內(nèi)工作計劃,如安排電話營銷或其他活動。就如同我們前面說到的那樣,我們不能為了找辛苦的感覺而受苦,那是不理智的付出。時間管理表格主要是通過對活動過程的記錄,來清晰呈現(xiàn)你的行動力。比如每個客戶具體的拜訪時間是幾點到幾點,上位客戶與下位客戶之間的準備與銜接花了多久時間。很多伙伴在面訪或者電話訪問一位客戶的時候,總是一再蹉跎,想想問題、玩玩筆或是在紙上畫上幾圈、辦公室里走幾上趟,如此才打個電話。好不容易打幾個電話聽到同事處理某件事情也湊上去聊上幾句;或是在外拜訪遇到故友談上個一小會兒。不知不覺又“工作”了一天、又“付出”了一天。有位伙伴采用了時間管理式的工作日志,統(tǒng)計了一下,自己嚇了一跳:每天上班了七八個小時,但真正在和客戶面談的時間居然不到七十分鐘,其他的時間都被瑣碎的準備和猶豫、磨蹭“偷走”了。他告訴我,這才知道他自己“生命的價值是那么的低”。所以最后我們要用總結(jié)檢查類表格來分析自己的工作習慣,因為有些習慣是你無法知覺的,如間歇的和同事聊上幾句、每個客戶拜訪前的少許徘徊、個人行動力較慢,這些你都無法以為然,但卻讓你感覺“付出”了不少。透過表格來不斷分析哪些時間還可以擠,哪些時間還可以用,哪些時間可以閑,通過調(diào)整優(yōu)化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能。當然,要想擁有高的效能就必須學會多做幕后工作。如:利用周末或者休息時間對展業(yè)區(qū)域地形的熟悉,制定自己戰(zhàn)略規(guī)劃地圖;對市場、客戶的分析,可以利用網(wǎng)上、書籍、會展等等。不然想等到拜訪時搞清楚一切,未免太晚了。那樣無疑是拉長的成功的距離,提高了失敗的機率。同理,也就讓我們的付出增加了幅度和風險??傊?,付出不僅僅指的是可以讓人看見的“臺前付出”,其實成功的回報還需要很多“幕后的付出”!
最后,還是要強調(diào)我們的工作心態(tài)。其他的工作可以稍微忽略這一點,而對于銷售工作者來說卻是必談的一道題。試想一個受了傷的人,他每走的一步路都會覺得非常艱難和漫長,每抬一步都覺得是付出了很多很多。其實呢,不是因為路漫長,而是因為心在煎熬!還試想,那些既“受了傷”又沒有目標去拜訪,但還依然“挺”著在大街上工作的業(yè)務(wù)人員心情該是如何呢?更有很多的同事,整天靠操心、擔心、憂心去工作,曰為“用心”工作,路沒走多少,心已經(jīng)去跑了好幾圈;身體沒累著什么心已經(jīng)就操破憂碎了!是的,“付出”得太多了!真是心態(tài)一切決定!怎么辦?當然,我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強求你的心態(tài)要有多好,這一點很難,因為有先天的也有長期養(yǎng)成的習性。但我要提醒的一點是,我們首先必須有調(diào)節(jié)自己心態(tài)的意識和能力,然后再去培養(yǎng)自我積極的心態(tài)。如果你不能馬上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再帶著壓迫的心情和僵硬的笑容去開發(fā)和拜訪客戶,你可以想像那是什么樣的付出和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來回報我們。我們要用行動代替過多無益的考慮,多實踐,多與有經(jīng)驗的朋友、積極樂觀的同事溝通交流。
我們的付出是要回報的,不是為了得到付出感覺而去付出。尤其是原本就比較辛苦的行銷工作,如果我們不是合理的付出,那么,最后我們除了身體上累得筋疲力盡,可能我們的心態(tài)也會受到很大的沖擊,產(chǎn)生不平和抱怨,導致對行銷事業(yè)的疑惑和迷惘,甚至是放棄。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的付出行為哪些是必要的、有意義的,哪些屬于額外付出,可以節(jié)約的。沖著這個目標而付出,也許我們才能有理由相信“付出總有回報”,讓每一份付出都看到希望。我們都不怕付出,怕只怕那些徒勞無益的付出。最后,筆者想告知可敬的營銷同仁:行銷工作是需要勤勞的付出,我們要堅信“有一分付出,就會有一分收獲”,必須堅持高的行動力,但對于沒有意義的忙活,還不如去好好休息,因為休息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惟有會休息才會更好的工作。讓我們把比黃金還要珍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和人生財富。
作者:孔慶奇 實踐派團隊建設(shè)、銷售管理培訓師
文章節(jié)選于課程:《銷售人員的自我管理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