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在哪家公司的掛著一條標語:
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顧客錯了,請參照第一條。
顧客是上帝,這是制造“永久顧客”的不二法則。供應商一直被教育要滿足客戶的需求,讓客戶滿意,超越客戶的期望。供應商們有做的不好的,有做好的,還有的特別好。
超越公司給好幾個世界級大客戶供貨,正因為他們是世界級的大公司,所以在供應商管理上也很下功夫,為了提高供應商的水平,常常派工程師和管理人員、質量工程師、工藝工程師到供應商現(xiàn)場,幫助供應商進行各種各樣的改善活動,而超越公司的原則是,只有客戶提出的要求,都要無條件滿足。不但要達到客戶的需求,還有超越客戶的要求,這樣才能對得起公司的名稱《超越公司》。
例如,客戶要求加工一個零件,需要買一臺600萬元的設備,超越老板說,我們買更高檔的設備,花800萬元買了一臺設備,著實讓客戶高興了一番??蛻魧α慵木日`差為±50μm,超越公司的老板說,我們要把精度提升到±20μm,這位老板還聲稱我們要以“過質量”的態(tài)度來超越客戶的需求,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質量,也能向客戶表達我們公司對于提升質量的強烈意愿。
除了上述一些要求外,超越公司還接到了客戶的其它一些要求,例如:一個客戶的質量工程師要求超越公司必須設立獨立的質量部,把過去原屬于制造部下的質量部分離出來,質量經理的級別必須比制造部經理高半級以上,理由是質量在產品中的地位和權威才能得以保障。
還有一位客戶要求超越公司的生產線進行改造,要求符合移動最少的原則:生產線的進口要靠近原料庫,而產品的出口靠近成品庫,并更利于工廠的運輸方式。
另一位客戶認為,超越公司的質量經理太軟弱,解決不了問題,建議公司換一個質量經理。不過事實也確實如此,客戶開出產品的不合格改正報告給超越公司的質量部,質量經理拿著報告找制造經理,但制造經理根本不理會,常常說,質量的事情是質量部的工作范圍呀,質量經理不做質量的事情,不務正業(yè)呀!把質量經理頂回去。質量經理只能自己坐在辦公室給客戶回復不合格報告,當然客戶不滿意,問題是這位質量經理已經在公司勤勤懇懇工作了十幾年了。
另外一個客戶的工藝工程師要求超越要為生產線配備IE(工業(yè))工程師,如此可以制定生產線的SOP標準工藝及不斷地工藝改進、還有生產線的防錯防呆,以不斷提升質量。
有一個客戶則要求超越公司對其產品實施項目管理的方式,成立不同的項目管理小組,以對接客戶的項目管理小組,還有客戶要求超越公司每年必須完成規(guī)定數(shù)量的QC(質量管理)小組……
為了滿足客戶的各種要求,超越公司算是竭盡全力,也投入對他們來說是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客戶當然也非常滿意,但最終的結果,不是超越公司的快速成長,而是資不抵債破產倒閉。破產后超越老板最后發(fā)現(xiàn)一個大公司的秘密,來給他下指令的管理人員、質量工程師、工藝工程師并不了解自己公司未來產品的需求是多少,需求是屬于計劃部門的。他們只是根據(jù)自己工作的角度來要求,而不會也不需要做供應商的投資分析。還有雖然意見是以公司名義提出來的,但主意是他們自己的個人決策。這位老板說:這條標語被供應商管理者演繹為:
第一條:我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我錯了,請參照第一條。
有位采購說,我說什么他都聽???這個老板有點“二”。
討論:
1. 作為供應商管理者應該如何幫助超越公司的提升?從組織戰(zhàn)略規(guī)劃的角度分析如何管理客戶需求,如何管理供應商?
2. 如何保障供應商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代表了公司的訴求,而不是個人觀點?
3. 如何形成一個內部溝通機制向供應商發(fā)出統(tǒng)一的指令?
4. 如何保障供應商的投資能夠按照客戶未來的需求收回?
5. 上述客戶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為什么?
6. 超越公司的“過質量”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
點評:
超越公司的最大問題在于沒有明確自己的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或者是在堅持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上不堅定。顧客永遠是上帝,是讓顧客體驗到“上帝”感受,而不是惟命是從。企業(yè)的流程、計劃、質量改善,都是為了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因而對于客戶要求應該做具體的分析,在ISO9000里也有一個要素,稱為“合同評審”,具體到這個訂單,企業(yè)是否有恰當?shù)募夹g保證能力;是否有足夠的質量保證能力;采購原材料的成本及交期的保障能力;設備、生產保證能力;及資金保證能力和財務結算;價格是否能滿足要求即是否有足夠的利潤水平等。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主要是討論供應商管理問題。
“顧客是上帝”,“顧客永遠是對的”,采購千萬不要將自己真的當成上帝,采購方和供應商應當是合作伙伴關系,而不是上下級關系。
在供應商管理中,采購應當審核供應商的戰(zhàn)略是什么?其戰(zhàn)略是否與采購方的戰(zhàn)略相符合,采購在供應商審核及供應商拜訪時,應與其高層管理者討論雙方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從而制定出達成目標和具體的實施計劃,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至此最多也只能是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不得要領。
采購向供應商發(fā)出一系列要求和指令,許多供應商不得不服從,但最終導致供應商倒閉的例子并非個案,例如供應商管理者或供應商質量工程師向供應商提出擴大產能、增添設備的要求,但后續(xù)卻沒有訂單上來,導致供應商的倒閉,為此引起訴訟的案件也時有發(fā)生。
為了保障供應商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代表著采購方企業(yè)的訴求而不是采購人員個人的觀點,應該遵守下列原則:
第一采購方要有一個統(tǒng)一窗口對應供應商,不能公司什么人都能到供應商那里提出要求,也就是說要有專人專管,每一個供應商都有人負責。
第二,采購方所有發(fā)給供應商的指令都要以書面的文件化形式。要通知供應商,采購方的口頭指令不能接受,在企業(yè)內部,書面指令要存入該供應商的管理檔案,使得發(fā)出的指令可以落實、跟蹤,并保障執(zhí)行效果,在后續(xù)供應商評審中也可以做為日常管理、評分及績效表現(xiàn)的重要依據(jù)。
第三,不建議在供應商現(xiàn)場審核,或訪問中立刻給出建議,特別是涉及到生產線改造、工藝改變、人員增加及調動、設備投入等需要資金投入的建議,在過往的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許多采購方建議往往是根據(jù)訪問者個人的經驗判斷得出的。有這樣的例子,供應商管理人員要求供應商更換一臺設備,是因為他過去用過,知道那臺設備能實現(xiàn)其功能,但他并不知道還有許多類似的設備都能達到同樣的要求,而且價格更便宜,性能更好,生產年代更近,供應商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做,這類例子時有發(fā)生。對于投資性的項目、改造的建議,需要回來反復認證選擇方案,必要時,最好能引入供應商的共同參與。
第四,投資性的建議,要與供應商一起做盈虧平衡點分析,將投入F,可變成本C,采購價格P及未來預計的數(shù)量Q,通過公式
F+CQ>PQ
進行計算,以保障收入F+CQ要大于投入PQ,并能使供應商產生一定的利潤,必要時,長期投入還要加入資金的時間成本的因素進行核算。決不贊同某些采購的觀點:“你不投入,我肯定不給你做,你投入了,我也不一定交給你做”,這是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在此并不提倡。對采購方未來的市場需求、波動的風險要做一個分析,并與供應商分享信息,共同應對未來的機會與挑戰(zhàn)。
對于案例中的提出的所有建議,都是合理的,都可以向供應商提出,注意到一個企業(yè)變革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于外部,而非源自內部的變革。這種驅動來自于市場的壓力,及來自于客戶的需求,最典型的案例莫過于日本豐田汽車對供應商JIT的要求,U字形生產線的要求,甚至要求供應商在自己主機產五公里范圍內建廠。但采購方作為主要的變革推動者,應該在發(fā)出指令之前問自己:發(fā)出的指令是否正確?是否是時機?是否符合最終客戶的利益?是否是未來的戰(zhàn)略方向?自己的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訂單去支撐這一變革所需要的投入?
在這個案例中,要糾正的一個觀點是“過質量”的概念,超越公司的做法不是“過質量”而是質量浪費,它并不能產生更好的收益,也不能帶來客戶體驗上的提升,反而倒是對自己戰(zhàn)略不自信的表現(xiàn),質量不僅表現(xiàn)在精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批量生產中,保持這個精度始終達到標準的一致性上。
“過質量”的確切定義來自于質量成本。質量成本的概念是由菲根堡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指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產品質量標準,不能滿足用戶和消費者需要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質量成本一般包括:為確保與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控制成本,又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損失成本,包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
質量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隨著產品質量的提高,預防鑒定成本隨著增加,而內外部損失成本則減少。如果預防鑒定成本過少,將導致內外部損失成本劇增,利潤急劇下降。從理論上講,最佳質量水平應是內外部損失成本曲線與預防鑒定成本曲線的交點:控制成本=損失成本,而當控制成本<損失成本時,處于質量投入不足,即“欠質量”,而如果控制成本>損失成本,處于質量投入太大,即“過質量”,
如果超越公司沒有統(tǒng)計質量成本,也就無從談起處于“欠質量”,還是“過質量”,這也是企業(yè)實施質量成本的目的之一,采購方要積極推動供應商開展質量成本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