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價格太貴了!”這是銷售人員面對拒絕的客戶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常常成為自己不能實現(xiàn)業(yè)務增長的一塊擋箭牌。真的這樣嗎,還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貴”背后的潛臺詞?
“潛臺詞”之一,客戶可能想說“我不認為問題很嚴重,所以犯不著花這么多錢來解決!”
我一個培訓好友的桑塔納開了十幾年了,車商想賣新車給他,雖然把車的性能說得繪聲繪色,但最后卻被拒絕了?!澳愕能囂F了!” 我的好友說??刹痪弥螅I了一輛更貴的車(對殷實的他而言,錢真的算不了什么)。
我很好奇,問他如何下的這個決定?!靶萝嚂r尚氣派,可我從不在乎這些,所以第一次沒買?!焙糜鸦卮?,“這回來的車商不一樣,他問我一輛開了十幾年的車是不是經(jīng)常有故障,維修要占用我多少時間,一年保養(yǎng)又得花費多少,在高速公路上拋了錨又怎么辦”,好友滔滔不絕,“我常跑高速,十幾年的車真說不準,有一次就因為拋錨誤了事,不能有第二次了!”意猶未盡,他又加了一句,“還有,我的車沒安全氣囊,開車又快,在高速公路上萬一有個閃失就晚了!”
“也是車商提醒你的?”我自信地問。“是”,好友說,“他說得對,后來我就買了他的車了。其實買誰家的車都一樣,只不過這家伙說話挺靠譜。”
不難看出,當客戶說“貴”的時候,癥結可能在你自己,沒有把握好“需求認知”這一銷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甚至完全忽視了。銷售人員往往錯誤地理解他們的工作 - 想方設法把馬帶到有水的地方,并強迫馬喝水,而他們真正的工作是讓馬口渴。這就是我們在講顧問式銷售中經(jīng)常提到的“讓馬口渴”法則,也即客戶需求認知。
“潛臺詞”之二,客戶其實想說“你的價格比競爭者的高,我難以作決定!”
降價?那么利潤呢?你駕馭銷售的能力呢?顯然,這時客戶已進入購買的“評估選擇”階段,賣方需要做的,是摸清和影響客戶的評估準則,弱化價格,把競爭對手比下去。
終于有一天,我決定要為電子郵件租用企業(yè)郵箱了,一則為了職業(yè)形象(E-mail郵箱與網(wǎng)址使用同一域名),二來也可以少些垃圾郵件和故障(這是使用免費郵箱的代價)。有幾個選擇,年費從500至900元不等。我想要便宜的,最終卻選了一個最貴的。為什么?看了下面一段對話就能明白。
我:“你的價格太貴了!”
網(wǎng)絡運營商:“先生,您現(xiàn)在每天收到的垃圾郵件有多少?”
我:“少說也有50封,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搞到的,現(xiàn)在毫無個人隱私可言!”
網(wǎng)絡運營商:“您如何處理的呢?”
我:“也不能一下子清空啊,一些有用的郵件甚至客戶的郵件也夾雜在里面,所以還得一個一個看,至少是標題?!?br />網(wǎng)絡運營商:“這很占用您的時間嗎?”
我:“當然!碰到連續(xù)幾天在外講課,郵箱就爆滿了!不看吧,又生怕遺漏了重要信息。”
網(wǎng)絡運營商:“有這樣的事發(fā)生嗎?”
我:“別提了,最近就有一次,因為沒及時看到客戶的問訊郵件,丟了一個機會!”
網(wǎng)絡運營商:“那真的很不幸。除了垃圾郵件,您現(xiàn)在郵箱服務器的穩(wěn)定性如何?”
我:“經(jīng)常停機檢修,而且不定期。每次停機,郵件是收不到的?!?br />網(wǎng)絡運營商:“這妨礙到您與客戶的溝通嗎?”
我:“是的,我很擔心。因為這個原因,客戶郵件丟失不是一次兩次了,而雙方都不知情?!?br />網(wǎng)絡運營商:“這對您的業(yè)務影響有多大呢?”
我:“還真得想想,我斷定已經(jīng)有客戶對我們抱怨了,就是因為郵件溝通的問題!”
網(wǎng)絡運營商:“所以一個運行穩(wěn)定、能有效隔離垃圾郵件的電子郵箱對您很重要?”
我:“我想是這樣。”
網(wǎng)絡運營商:“哪一點讓您特別注意呢?”
我:“機會成本。如果不再發(fā)生郵件丟失、遺漏,機會也就不會浪費。當然,沒了垃圾郵件,我能有更多時間與客戶聯(lián)絡,這也是機會成本。對了,你說過你們在這些方面有技術優(yōu)勢,怎么做的?”
網(wǎng)絡運營商:“好,是這樣……”
分析以上對話,可以看出對郵箱運營商評估標準的微妙變化:按重要性高低排列,對話前是“價格 - 防垃圾郵件 - 穩(wěn)定性”,對話后則為“穩(wěn)定性 - 防垃圾郵件 - 價格”。改變并非空穴來風,而是網(wǎng)絡運營商有效影響了我作為客戶的購買決策準則,從而與自己產(chǎn)品的強弱排列匹配(穩(wěn)定性最強,防垃圾郵件其次,但價格最高也即最“弱”)。成功的他一下子在我這兒簽下了兩年的訂單,應該為他祝賀。
“潛臺詞”之三,客戶心里在想“這是個大單,我對你不了解,有風險,所以我很猶豫!”
想想你去買一件自己并不熟悉的東西時的心理,比如去嘈雜的數(shù)碼城買一個MP4,或者被會議營銷的人纏著買推銷一臺上千元的家庭理療儀。不安?怕吃虧?要對方立下類似三包的字據(jù)?最后可能還是放心不下而撂下一句“挺貴的,我再看看吧?!?/p>
有這樣一個案例:美國一個知名的營銷咨詢機構在對一家大型商用機器公司50個因為價格因素而丟單的事后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64%價格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一些客戶這樣回答:
- “我們新來的副總裁原來在他們的一個競爭對手公司工作,我可不想沒事得罪他!”
- “他們的機器質(zhì)量的確不錯,但聽說在售后服務上做得不夠?!?br />- “是的,他們的機器還挺好,可你知道,換供應商總是很麻煩的事!”
在大客戶銷售中,我們稱這一階段為“消除顧慮”。在購買決定前的最后一個階段,最普遍的顧慮是萬一決定錯誤會帶來的風險或懲罰。一個購買的規(guī)模、復雜性和重要程度都會驅(qū)使客戶更注意和規(guī)避這些風險。很多時候這些顧慮不會被輕易表達出來,而代之以一種體面的拒絕:“你們的價錢比人家貴。”其實對方心中真正想的是“我擔心如果決定有錯,會很被動!”我們稱這些解釋不清的顧慮為負面后果。
因此,一句“價格太貴了!”的后面有無數(shù)潛臺詞。要走出這一銷售誤區(qū),沒有對客戶敏銳的洞察和對癥下藥的方法恐怕很難。
作者: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