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孕育現(xiàn)代“算命工作者” 中國科協(xié)曾經(jīng)有統(tǒng)計,中國的“算命工作者”的數(shù)量,是中國科技工作者數(shù)量的兩倍。“算命工作者”大多都是靠《易經(jīng)》占八字吃飯?! 】茀f(xi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不能說靠《易經(jīng)》吃飯的這些人沒有研究過《易經(jīng)》,其根據(jù)的卦象確實來源于《易經(jīng)》。但問題關(guān)鍵在于,《易經(jīng)》推崇的認識、方法、理論基本都被拋棄了,而把算卦的手段推到了前臺,這掩蓋了《易經(jīng)》的精華。這位專家認為,打著《易經(jīng)》招牌算命的準和誤、人們信或不信、是科學還是迷信,這都已經(jīng)超出《易經(jīng)》的“管轄范圍”。易學專家也不能給這種現(xiàn)代“流行推演”下結(jié)論,因為《易經(jīng)》本身不需要為此負什么責?! 兑捉?jīng)》之卦實為早期哲學墊磚 《易經(jīng)》真的什么都能算出來?是一本“神書”嗎? 中國大百科全書對《易經(jīng)》作出了明確解釋:它雖然是一本占卦書,但是其中蘊涵的是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法,是中國古代辯證思想的萌芽?! ∈紫龋屓藗冇X得神秘的《易經(jīng)》之卦,其實是在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 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兇、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以及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zhuǎn)化。這其實就是早期哲學的影像?! ∪缲赞o說:“小往大來”、“無平不陂,無往不復”、“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這些詞后來屢屢成了“武功秘笈”的口訣等等。其實,它們本來的意思是表現(xiàn)了辯證法中物極必反的觀點?! ?zhàn)國后期,對《易經(jīng)》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一些系統(tǒng)闡釋《易經(jīng)》的文字陸續(xù)被收集起來。到了漢代,經(jīng)學興起,其中關(guān)于《周易》的解釋,稱為“易學”。易學源遠流長,歷時2000余年,形成了許多流派,如象數(shù)學派、義理學派等。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jù)《周易》提供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瓣庩枴毙C并非凡人不可及 很多人都熟悉這樣一幅圖:一對陰陽(黑白)魚環(huán)抱而立,陰(黑)中有陽(白),陽(白)中有陰(黑),大陰(黑)中有小陽(白),大陽(白)中有小陰(黑)……這就是太極圖,圖中蘊含了和諧、對稱、平衡、循環(huán)、穩(wěn)定等原理。 這里的“陰陽”總被人們看作是高深莫測,個中究竟不是凡人能明白的。然而,中國大百科全書卻說:“《易經(jīng)》是用陰和陽兩種對立力量的相互作用,來解釋事物的發(fā)展變化。” 也就是說,陰陽其實和哲學里的矛盾概念如出一轍,都是用它們的消長來解釋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這在目前的中學哲學基礎(chǔ)教程里面都有介紹,并非“凡人不可及”?! 兑捉?jīng)》中的“八卦”以及以兩卦相疊演為六十四卦的學說,就是從正反兩方面的矛盾對立來說明事物的變化和發(fā)展。除了陰和陽之外,還列舉了有和無、生和死、益和損、美和丑、智和愚、強和弱、易和難、攻和守、進和退等一系列對立面?! 」糯苋艘虼肆粝铝酥T如“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等傳誦千古的辯證箴言。法制晚報:陶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