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管理系列之十九
關(guān)于禮儀風范問題。我認為在禮儀風范上,我們應(yīng)該有創(chuàng)新,要有一個突破。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國,禮儀大邦,這是我們耳熟能詳,聽了一輩子的話??墒悄阒恢朗裁唇卸Y儀?。慷Y儀是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的一個閘啊。
過去,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禮儀比我們現(xiàn)在的憲法還要重要。到了周朝,禮儀便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周朝一切以禮來論天下,可以說等級森嚴、禮儀森嚴。當諸侯造反,天下大亂之時,孔夫子曾哀嘆:禮壞樂崩!說的就是周王朝這個世界的統(tǒng)治破碎了。是什么破碎了?就是封建禮制被破壞了,諸侯對于周天子無禮而造反;就是為禮儀服務(wù)的王朝“等級音樂”崩潰了,宮廷里的音樂誰都可以聽、誰都可以奏。于是孔夫子他大聲疾呼,一定要“克己復禮”。啥叫克己復禮???就是要讓造反的諸侯和百姓們克制自己的行動,以恢復周朝的禮儀。實質(zhì)上是要恢復周朝的統(tǒng)治制度。由此可見,禮儀,有多么重要!
到了今天,禮儀雖然不再是統(tǒng)治階級的禮法制度,但依然是對外邦交、對內(nèi)社交的核心形式,依然是政治的外衣,依然是國度和個人風度的內(nèi)涵體現(xiàn)。比如國家主席或總統(tǒng)等國家元首正式出訪外國,對方就必須鳴禮炮21響;再比如國家政府總理或首相等政府首腦出訪,就要鳴禮炮19響??墒?,如果蓋烈夫出國,就連一響也不響(笑聲)。同樣是出國,為什么到我這就沒有禮炮了?(笑聲)。
那么,我們所說的禮儀到底應(yīng)該是什么呢?有很多禮儀專家解釋過禮儀的定義。不知道大家能否背下來,反正我是背不下來的。不過,按照我的理解,還是能夠說得出來的。我認為,所謂禮儀,要從三個方面去理解。首先說禮,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種態(tài)度,就是反應(yīng)自身修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其核心是尊重。其次說儀,就是尊重他人的方式和形式,就是一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風范,其核心是真誠。最后說禮儀,就是尊重程度的方式?;蛘哒f,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尊重。比如說,我的講座講到你們興奮的時候,你們不鼓掌就不足以表達心中對我的尊重(掌聲)!大家鼓掌了,這說明在座的各位是有禮貌、講風范的(掌聲)!至于鳴禮炮就免了吧(笑聲)!您看,首先鼓掌的是那位年輕人,我相信他一定是位老板,是嗎?噢,還不是呢?!那我敢肯定,未來一定是(鼓掌)!,因為你已經(jīng)具備禮儀風范了(笑聲)。
既然說到了禮儀,那我就給大家講一個“張良因禮得兵書”的故事。據(jù)《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有一天,他在鎮(zhèn)東石橋上遇到一位白發(fā)蒼蒼、胡須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竟敢讓我?guī)湍銚煨??”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聞聽此言心底大怒:“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guī)湍惆研┥希媸沁^分!”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zhuǎn)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經(jīng)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于將自己用畢生心血注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后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
大家想想,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張良克制自己的不快,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窩囊,但這并不是軟弱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