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的名字叫阿福、阿祿、阿壽。他們正在旅行的路途中,邊走邊談著貓的胡須、太陽的顏色和還有布施。
“什么使人幸福,阿壽?”最年輕的阿福問。
阿壽年紀(jì)最大,也最有智慧,他說:“我們?nèi)フ艺铱??!薄?
村子里有農(nóng)人,有茶商,有讀書人,有女裁縫,有醫(yī)生,有木匠……他們當(dāng)然也都工作,但是都只是為自己的,所以不快樂。
沒有人理睬走進(jìn)了村子的和尚們,沒有人歡迎阿福、阿祿、阿壽,家家的窗戶都關(guān)得緊緊的。他們敲誰家的門,那么誰家干脆就關(guān)了燈,假裝家里根本就沒有人,假裝睡覺了。
“這些人不懂得什么是快樂?!比齻€和尚異口同聲地說。大和尚阿壽說:“可是今天,我要讓他們見識一下怎么煮石頭湯?!彼麄儞炝诵渲ι鸹穑研伡茉诨鹕?,在鍋里裝滿從井中打來的水。
一個小姑娘看見了,她問:“你們要干什么呀?”
“我們要煮石頭湯,還得要找三個又圓又滑的大石頭?!卑壅f。
小姑娘幫和尚們在院子里找到了他們所要的石頭,他們把石頭放在鍋?zhàn)永镏蟆?
“這幾塊石頭,可以煮出好喝的湯,”阿壽說,“但是,我擔(dān)心鍋?zhàn)犹?,煮的湯不夠喝?!?
“我媽有個大鍋?zhàn)?。”小姑娘說。小姑娘就跑去對媽媽說了這事,她媽媽竟然就答應(yīng)了,而且她媽媽還說:“我倒想要學(xué)學(xué)怎么煮石頭湯!”
原來,哪怕是在一個已經(jīng)沒有熱情的“村子”里,也是有這樣的小姑娘的;哪怕是對生活沒有了信心,其實(shí),心頭總還是有著一點(diǎn)可以被點(diǎn)亮的熱情。
小姑娘把大鍋推到了村子的中央,和尚們點(diǎn)燃的柴火青煙飄散開來,和尚們翻動著鍋中的石頭……躲在窗子后面的沒有信心和熱情的人們終于打開房門走出了屋子,他們都要看一看,這石頭湯是什么!
這石頭湯是什么呢?
在攪動著石頭湯的阿福說,如果加上了鹽和胡椒粉,石頭湯才好喝呢!
一個眼睛睜得大大看得津津有味的讀書人立即說:“我家里有!”趕緊就跑回去取了,石頭湯里加進(jìn)了鹽和胡椒粉。
阿壽嘗了嘗味道,說:“照我們的經(jīng)驗(yàn),這么大鍋的石頭湯,如果加上一些胡蘿卜,那么湯會更甜。”
“胡蘿卜?我家里有!”人群中的一個婦人說,趕忙地跑回家里拿了來,丟進(jìn)了湯里。
“要是放些洋蔥,味道是不是會更好?”阿福問。
一個農(nóng)人跑回家取來了洋蔥。
“再加些蘑菇呢?”
蘑菇也被取了來。而且還紛紛順便地帶來了面條、豌豆和包心菜。
當(dāng)每個人打開心胸付出時(shí),其他人付出得更多。就這樣,湯鍋里的東西越來越多,餃子,豆腐,云耳,綠豆,芋頭,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們還大喊著應(yīng)該加一點(diǎn)兒醬油!和尚們攪和著咕嘟咕嘟的湯鍋,心里感觸地想著,多么香啊,多么美味啊,村里的人多么懂得付出啊!
湯煮好了。村子里的人聚集在一塊兒。他們帶來了白米飯、饅頭;他們提來了茶水和燈籠。在記憶里,他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聚在一起享用過大餐。
盛宴過后,他們說故事,唱歌,一直到深夜。他們不再鎖上門,而是紛紛熱情地邀請和尚們到家里去住,讓他們睡得非常舒服。
一個溫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別阿福阿祿和阿壽?!爸x謝你們讓我們來做客,你們是最大方的人。”和尚們說。
“應(yīng)該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我們懂得了分享,有了永遠(yuǎn)的富足?!贝迕駛冋f。
“還要想一想,”和尚們說:“快樂就像煮石頭湯一樣容易啊!”
正因?yàn)榭鞓肥沁@樣的容易,離得那么近,所以又有什么災(zāi)難和不幸能夠真得讓人變得灰心喪氣,再也沒有興奮的精神呢?
作者的話
瓊·穆特
《石頭湯》源自歐洲傳統(tǒng)的民間傳說。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可以溯源至法國、瑞典、俄羅斯、英國、比利時(shí)和其他一些國家。在大家最熟悉的故事版本中,湯是用石頭煮的。但在別的版本中,也有用釘子、斧頭,甚至用骨頭紐扣來煮湯的。另外還有一些相似的故事,比如在牙買加有造湯鍋的故事,在韓國有神奇糕點(diǎn)樹的故事,在菲律賓有討錢帽的故事。
在重述這個故事時(shí),我選用了傳統(tǒng)的“用石頭煮湯”的形式,但背景設(shè)在中國。同時(shí),我還借用了佛教故事的傳統(tǒng),在故事里,“變戲法”的人并不是要為自己謀得好處,而是為了傳經(jīng)授法。三個主人公的名字在中國民間故事中很常見,福、祿、壽——三位神為人們送來健康、財(cái)富和幸福。福,象征著吉祥和昌盛;祿,象征著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和感情美滿;壽,象征著長壽,他帶來健康和一生平安。在這個故事里,他們化身為三位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