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從網上關于完形治療的資料上摘錄的文字,很驚奇這門心理學如此契合修行的理論,而且表述得如此清晰。這也是我這一路走來修行經驗的精華。其實這些話換一種比較詩意的表達方式,就是: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而阿瑪斯在鉆石途徑系列中說過:“這些方法已經被證明確實能有效地幫助人洞悉自己錯誤人格的運作?!?而事實上,完形治療被稱為禪宗治療,而創(chuàng)始者弗里茲.波爾斯是因為曾經跟隨日本禪師習禪一段時間,才發(fā)展出這樣的治療方法。
當一個人透過完全的覺知、生機盎然的接觸而誠實面對自己與存在的本質時,成長和改變會是自然且無可避免的結果。存在最本質的矛盾之處在于,當這個人面對并且完全地成為自己本然的樣子,而非試圖成為他不是的樣子時,改變自然發(fā)生。
唯有在案主放棄--至少是一段的時間,努力變成他想要的樣子,而代之以盡可能全然地經歷到他本然的面貌時,改變才有可能發(fā)生。
我們全部都很關心要如何做改變,而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擬定計劃,看他們想要做出哪些改變。[我應該像這樣、像那樣]林林總總的。但實際的情況是,刻意改變的方式是絕絕對對不可能奏效的。只要一說出[我想要改變]-訂出一個計劃,就已經創(chuàng)造出一個阻礙你改變的反作用力了。改變是自行發(fā)生的。如果你深入現在的你,如果你接受現在本然的樣子的話,那么改變自動會開始產生,這正是改變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