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沒病時很少想到保健,只知隨意吃喝,任憑體力透支。然而一旦被醫(yī)生診斷出疾病,特別是癌癥時,往往六神無主,四處求醫(yī)。為了這些平時不燒香的人,我特別寫下一些簡單易行,如何臨時抱佛腳的建議。
面對死亡的恐懼:
如果能先作最壞的打算,克服自己的恐懼,反而更容易康復。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xiàn)實,生命僅在一呼一吸之間,患病的人未必會比健康的人先走,只因生病,才被逼著想這個事實。
如果隨時都做「今天是最后一天」的準備,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會完全不一樣,對事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本來認為很了不得的事,一旦想到今天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就不得不學會「放下」。況且我們至今對生死仍舊一無所知!如果認為死亡是一切的休止,自然會對它產(chǎn)生極大的恐懼;如果借著這個生病的機會,多去了解生死的實況,就不難發(fā)現(xiàn)生死只是一個過程,好比換件衣服,并不是一切的休止。
認識疾病的真面目:
疾病是我們身心或靈性上失去平衡的后果,借著它正好讓我們反省一下,重新調(diào)整生活的腳步。
首先讓自己要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將一切責任擔子暫時放下,煩心的事也是如此。想到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即使多想也于事無補,不如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照顧自己。以前認為沒時間做到的,現(xiàn)在都可以去做。一般人下意識里知道自己為何生病,一旦有時間靜下來,自然會心里有數(shù):是不是身心過勞?飲食不節(jié)制?心靈受到某種打擊?大部份的病只要身心適當?shù)恼{(diào)理,自然會好。如果因為心急而亂投醫(yī),反而可能遭受不可彌補的后果。
現(xiàn)代西醫(yī)采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僅治療疾病的征兆,而不治其根本。往往原來用以治病的手段,反倒引起新的疾病,也許是藥物的副作用,也許是開刀麻醉的副作用或割除某器官的后遺癥,所以求醫(yī)要三思而后行。
疾病的根本起因不外乎身心內(nèi)在和外在的干擾,只要能去除引起疾病的干擾,自然會康復。所謂心靈的干擾,是在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或意外的事,習慣性升起的煩惱:氣忿、悲傷、焦慮、緊張等,而且事后每想起仍然會產(chǎn)生同樣的反應。當我們起煩惱時,呼吸會不規(guī)則、心臟跳動也會加速而且不規(guī)律、血管收縮、血壓增高等等,總而言之會造成身體上的干擾,長期下來引起身體的不平衡,疾病因此而產(chǎn)生。
這方面的研究資料已有很多印證中國醫(yī)學五千年來的認識:七情六欲是引發(fā)疾病的重要原因。身體的干擾大多來自飲食不當與過勞,外加空氣、水及農(nóng)藥的污染。目前更有電的污染:來自計算機、電視、微波爐、復印機等等。因此為了保住健康,有時甚至要舉家遷移或改變工作。
如何去除心靈的干擾:
去除心靈的干擾,我們可以自主。方法有多種,有些需要長期練習,有些效果較快速。在這兒介紹的是快速法:
當我們開始習慣性地起煩惱時,立刻將注意力轉(zhuǎn)放在自己的心口。這時將腦海浮起的念頭凍結(jié)住,刻意去想我們最開心的事或最喜愛的人,讓全新的感受取代原先的反應。呼吸好像從心口中發(fā)出,經(jīng)訓練后會立刻改變心律及呼吸,去除煩惱的干擾,使身體改善。當注意力放在心口時,可以增強我們的靈感,往往會發(fā)覺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法。
另外,每天抽出半個小時(多多益善)作會心的微笑。首先要學會對自己的內(nèi)臟微笑:吸氣時,體會自己的腰,吐氣時,對自己的腰微笑;吸氣時,體會自己的胸,吐氣時,對自己的胸微笑;吸氣時,體會自己的肝,吐氣時,對自己的肝微笑;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要照顧到,最后,吸一口氣,體會每一個細胞,吐氣時,對每一個細胞微笑。史丹佛大學一位退休的電機系教授,每天花半小時以愛心對待自己的內(nèi)臟,不到三個星期,他原本胰臟和攝護腺的毛病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