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學員胡斌的文章,轉載江蘇利錫拉鏈股份有限公司 THC 《利錫月刊》
經過責任動力學4R4P創(chuàng)始人方志良老師不間斷的管理責任培訓與引導,結合車間實際遇到、存在的問題現象,在此簡單寫些個人感悟。
責任動力學 四種責任導向性思考模式圖
一、 以人為導向的4R責任管理
1.員工(崗前、崗中)培訓:通過各類培訓、座談等,目的是為了員工更好的履行角色責任。如遵守廠紀廠規(guī)、熟練掌握生產操作要領等。
2.工序質量數據化、標準化:通過技術部門相關標準支撐,目的是為了員工更好的發(fā)揮個人能力責任,在提高產品產量的同時,保障質量穩(wěn)定。摒棄以往的經驗主義。
3.灌輸團隊理念:目的是為了使員工與員工,工序與工序之間形成默契的義務責任。如質量互檢,異常提醒等。
4.改變員工思維定勢:通過晨會、小會、日常溝通等,把現有的負能量轉為正能量,讓員工理解原因責任。如,杜絕“垃圾單”叫法,統一改為小單的叫法,推卸責任等。
三大責任對象思考模式圖:物理對象、心理對象、精神對象
三、 以設備為導向的4R責任管理
1.進一步落實設備PM及設備點檢工作:目的是為了員工在履行角色責任的同時,保障生產設備穩(wěn)定工作,從而保證產量穩(wěn)定輸出。
2.落實機修責任區(qū)域制:通過設備劃分區(qū)域,難易差異化,責任到人。目的是使機修在完成角色責任的同時體現個人能力責任。
3.與技術部門形成橫向配合,如新設備、模具的使用,驗收,后期質量情況反饋等,以更好發(fā)揮義務責任。
4.改變現有“修”大于“養(yǎng)”的觀念。設備應以保養(yǎng)為主,維修為輔。如此才能發(fā)揮設備最大開動率。這是制度、體質和思想觀念上的轉變。
四、 以原輔料為導向的4R責任管理
1.車間接單生產后,應對相應訂單材料的到位情況、質量情況、數量情況等進行自檢,如有異常及時反饋,落實角色責任。
2.當訂單材料出現異常,導致影響交期時。車間管理人員應盡最大能力責任,以綠色通道形式加急生產,盡早將訂單完工。
3.如遇缺料、異常等問題時,車間管理人員應發(fā)揮義務責任,主動與相關部門、車間進行協調解決。并確定缺數、合格品的到位時間,及時對生產做出調整,以保障訂單交期。
4.車間管理人員可適當發(fā)揮原因責任,如將經常發(fā)生的問題加以整理歸納。對員工做相應的培訓,盡量杜絕錯誤生產造成浪費。且可以提交給相關部門、車間,以減小重復發(fā)生的概率。
五、 以方法、制度為導向的4R責任管理
1.嚴格落實廠紀廠規(guī),執(zhí)行工藝標準,設備操作標準等。做好角色責任。
2.對可以改進或調整的項目提出建議,同時鼓勵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進行小改小造。(機修→設備)
3.制度、標準相對教條和死板,對于新員工來說不易上手與熟練掌握。故應當引導老員工,做好義務責任,將自身的經驗、技術、技巧等教授給新員工。
4.每在管理工作中解決問題后,學會歸納總結。優(yōu)化或新增管理制度,以避免類似問題重復發(fā)生。同時要舉一反三,對今后的工作起預見性思考,準備相應措施、方案等。
六、 以環(huán)境,現場為導向的4R責任管理
1.角色責任:做好生產現場、辦公現場的5S工作。
2.能力責任:督促、落實檢查。
3.義務責任:引導、提倡互幫互助。
4.原因責任:通過宣傳、灌輸5S理念,使員工深入了解5S的意義,從而帶動員工自發(fā)的執(zhí)行,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最終改變員工的思想觀念,起到提升員工整體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