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醫(yī)改中,如何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已然成為困擾著各級醫(yī)院的一件大事,陳馨賢卻認為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自動自發(fā)的去工作,這件事一點都不難。大家之所以感覺到難,多數是因為各位只是過多的關注激勵員工之術,而忘記了激勵員工之道。道不對,術越高明,則偏離越遠。
筆者陳馨賢認為,激勵員工尊重下屬才是王道,其實多數的醫(yī)院管理者并不是完全尊重下屬。而我相信,多數的領導對陳馨賢上述的這句話,多數是不認同的,那么,請您先不要著急爭論,靜心下看:尊重下屬是心在行!
尊重下屬要從心尊重
平等、重視、公正、對事不對人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多數管理者都會認為自己是尊重下屬的,那么,陳馨賢想問您一個問題,您認為,怎么樣才是尊重下屬呢?
A、您認為您與下屬是平等的嗎?當然,平等不平等,我們絕對不是嘴巴上說說的,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在遇到以下一些事情時,您是如何處理的呢?
B、您在給下屬安排工作的時候,是否考慮過下屬能不能干?愿不愿干?或者您認為,工作總要有人干的,不是他,就是他,沒什么好考慮的。
C、工作中,下屬完成了一件較大、較重要的工作時,您是否給下屬過肯定或贊揚。或者您認為,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沒什么好感謝的。
D、當您需要下屬做一下非約定的工作時,您是否詢問過他是否有時間,或是直接下命令,卻并不解釋。
E、當下屬的利益與集體或您的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您是否認為下屬犧牲是應該的,而從不顧慮下屬的想法。
等等,諸如上述問題,您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處理的呢?尊重下屬,絕對不是嘴巴上說說,那么簡單。我們尊重下屬,就要從心里認為我們是平等,當您將要把什么事情放在下屬身上的時候,想一想,他會有什么反映,如果他的反映不好,而這件事還要做,從尊重他的角度上出發(fā),我們是不是需要做一些解釋或其他的彌補的事件。而后,再把這件事情放在自己的身上,想一想,如果是您,您會如何看待即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當然,對己對人的標準要一樣,不對寬于律己,嚴于待人。
尊重下屬要落實到行動
尊重下屬絕不是為了好氛圍而不檢查
有些管理者認為,是不是尊重下屬要看,醫(yī)院的上下級的關系和協不和協,醫(yī)院的氛圍好不好,只要大家一團和氣,那就是,大家彼此尊重。對于,醫(yī)院的團隊氛圍好,能夠促進員工的工作質量這一點而言,陳馨賢絕對認同。但是,我們并不能顧此失彼,為了營造醫(yī)院良好的工作氛圍,去當老好好,對下屬的工作、行為、思想,不管不問;為了讓下屬工作有一個良好的心情,而絕不去檢查下屬的工作;為了顯示對下屬的尊重絕對不去批評下屬,等等。
一家醫(yī)院能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這件事情固然很重要,但是,陳馨賢認為,這種良好的工作氛圍、團體氛圍,從本質上來看,是醫(yī)院各級員工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刻意去營造出來的??桃鉅I造出來的好的工作氛圍就象是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而刻意營造出來的工作氛圍,一旦遇到了競爭、風險、阻礙、誘惑等就會土崩瓦解。
相較于刻意營造出來的工作氛圍而言,一種員工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tài)更為重要。當然,想讓員工身上出現這種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tài),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適時的下點“猛藥”,也會出現不錯的效果。那么,你的“藥”下得對不對癥?“藥”下得時間對不對?“藥”下得量夠不夠呢?要給下屬下點“猛藥”我們就從人的需求出發(fā)。
人都向往著自由,無拘無束,人越成熟,越明白所謂自由只是某種層面的,某個領域的,某個地方的。更是如此,人們就越向往自由。那么,我們來想一下,他需要什么?
他不想我們來檢查他的工作,卻希望工作不出錯。
他不想我們對他的工作指手畫腳,卻希望遇到問題時,有人來幫。
等等,當您在看到陳馨賢給您列出的上述希望的時候,一定發(fā)現人是多少的矛盾,往往是希望所有的事情真理都在自己這里。而我們完全可以依心行事。
他不想我們來檢查他的工作,卻希望工作不出錯。
下屬不想讓我們檢查他的工作,那么,我們就更要去檢查他的工作,但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每次檢查一定要正式,做到人人,從思想上重視檢查,從行為上尊重檢查,從結果上體現檢查。
2、所有的檢查一定要事先約定,我們將在工作進行到某個階段時,隨時進行檢查。
3、每次檢查一定要有結果,沒有結果就沒有好壞,沒有好壞,就少了檢查的激勵性。
4、所有的檢查一定要有事后行為,檢查后,或者限期整改,或者分享經驗,再接再勵,不能檢查完了,就完了。
他不想我們對他的工作指手畫腳,卻希望遇到問題時,有人來幫。
其實別說下屬不希望我們對他的工作指手畫腳,我們也不希望上司過多的去干預我們的工作進程。那么,我們一定要管住自己,把自己當成“后娘”、“后爹”,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有事沒事都往前湊。
要記住,我們不能代替下屬去做工作,不能代替下屬去做決定,也不能代替下屬去避免風險。下屬是一個工作者,更是一個成年人,那么,成年人就應該去承擔自己所做行為而產生的后果。
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一定是一個縱觀全局的人,即要看出事情的好壞, 又要能看到事情發(fā)展的進程。對可承受的結果,靜觀其變;對不可承受的結果,引導而不是指導。
上述所論之言,于陳馨賢而言,并不覺得有任何高明之處,但是,人們常常都是以舊行動實踐新思想,而不是用新思想帶動新行動。而后,知道也就只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