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您覺得大客戶銷售近幾年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嗎?
孫路弘:從對大客戶的銷售來看,基本沒什么變化,我覺得過去十年二十年如此,過去三十年也是如此。從大客戶自身來講,主要有三點:第一,大客戶在選購自己產品的時候會更加慎重。第二,在選擇自己產品做決策的時候,決策的因素會較多。第三,一旦開始合作以后,他撤出的機會就比較小了。
中國經濟網:但是,銷售人員推銷產品,需要接觸的客戶會比以前更多,其中任何一個客戶撤單都會導致整個交易的失敗,這種情況是不是會加大大客戶交易失敗幾率?
孫路弘:這種情況一直存在,并不新鮮。在中國可能會有些變化,中國以前是政府采購,銷售人員的大客戶是政府,政府采購基本上搞定人際關系就行。現在更多的企業(yè)采購,企業(yè)在采購的時候更加理性化,企業(yè)有問責制度,企業(yè)會要求這個合作結果是不是最好的。這樣一來,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從大客戶銷售采購的實際銷售原則和做法變化并不大,只不過以前是搞定一個人,現在是要搞定一堆人。
“挑剔”的大客戶:深入了解他的需求比介紹產品重要的多
中國經濟網:您覺得大客戶的銷售和普通的銷售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孫路弘:第一,接觸的時間較長。銷售說服你辦一個移動卡,20分鐘。說服一家醫(yī)院買兩臺核磁共振掃描儀可能要八個月;第二,接觸的人不同。你買一個電視,銷售說服你一個人交易就達成了。買一個鋼琴卻不同,銷售人員需要說服你的鋼琴老師,你的父母,你的孩子等等;第三,普通的銷售就是買完交易就此就結束,而大客戶是買的時候交易才剛剛開始。你買完茶葉喝完,下次不一定還光顧同一家店。但我要是把一個醫(yī)療設備賣給一家醫(yī)院,簽和約的時候不是生意的結束,而是生意的開始,也就是說我們會繼續(xù)提供耗材,提供培訓,繼續(xù)提供對這個醫(yī)療設備操作的技術支持和技能的要求。
中國經濟網:做大客戶營銷的時候,銷售人員會有哪些誤區(qū)呢?
孫路弘:普通銷售人員去做大客戶銷售,他很難勝任,也很難轉移過去。因為他以為只要我對產品很熟悉大客戶就會買,反而你越熟悉你到大客戶那邊越不會被容易接受。因為大客戶在購買東西的時候不是因為你對產品更熟悉,而是因為你更了解我的情況。
中國經濟網:所以銷售人員更喜歡跟客戶面談。
孫路弘:是的。銷售是一個交談、交流的過程,是一個談話過程,也是彼此問答的過程。所以這個交談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銷售和普通的銷售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銷售人員只要說產品盡量說完整就足夠了。而大客戶光說產品不行,你要了解客戶的情況:比如說,這個產品的優(yōu)勢恰恰是客戶不想要的,那就完全沒必要說。銷售人員應該更多的了解客戶需要什么,他現在有什么樣的困難,他現在對這個產品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樣的想法,找到這些點再去介紹產品,這就是一個良好地溝通和了解過程。
中國經濟網:良好的溝通能力是一個銷售人員必備條件,大客戶銷售人員需要更全面的知識儲備和見識。
孫路弘:是的。拿IBM來講,要想把機器賣給銀行,他的大客戶銷售人員差不多要懂得所有的所有的技術上的東西,還要理解銀行的主管、設備人的想法和動機,還要理解一個柜臺人員操作這個設備時候的感覺。
中國經濟網:銷售其實比技術人員更了解客戶想要什么。
孫路弘:對,IBM“1993年郭士納改革”首先意識到了這一點,它做了一個創(chuàng)新——讓銷售人員在工資上的收入超過了技術人員。
中國經濟網:賺的多,客戶穩(wěn)定,難怪跳槽速度也塊。
孫路弘:大客戶銷售不是這樣的,他們相對來說穩(wěn)定,一旦一個客戶買了一個銷售人員的設備,這個客戶再擴張另一家店的時候也仍然會買他的,所以他的客戶也會很穩(wěn)定,它的職業(yè)發(fā)展也會很穩(wěn)定。我們現在多數見到的銷售人員都是普通銷售,大客戶銷售在整個銷售里面應該大約在15%,所有你看到一百個銷售人員可能只有15個是屬于大客戶的。我剛才給你舉的幾個例子都是大客戶銷售的,但是我們更常見的保險公司的銷售都不叫大客戶銷售。
“魚龍混雜”的銷售行業(yè):進入之初選擇好你的平臺
中國經濟網:調查顯示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yè)生,不分專業(yè)的選擇了銷售。
孫路弘:是的,第一,銷售的門檻比較低,他不需要學歷,什么人都可以做。第二,市場對銷售的需求也逐漸在增大。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歷史系,中文系畢業(yè)生,這些現實生活中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歷史的和中文的人,那你覺得中文系畢業(yè)生他能選擇干什么?換句話說,他學中文是他喜歡的嗎?也不見得。所以說,銷售成了他們的選擇。
中國經濟網:其實大家求職的每一個人,都是在營銷自己,也是一種銷售。
孫路弘:你在打包出售你的時間。
中國經濟網:面試銷售的時候,我們總會覺得這個行業(yè)似乎尤顯得魚龍混雜。
孫路弘:不存在所謂的“魚龍混雜”,魚龍混雜跟公司有關,如果你進入的是友邦,你會覺得這是非常有序的,如果你進入的是平安你就會覺得亂七八糟的。是不是魚龍混雜它更多的取決于你進入的是什么樣的公司,如果這個公司比較好,他給你提供的成長機會,好的氛圍會把你樹的很正,你將來就會有一個積極向前的價值觀和發(fā)展方向。
中國經濟網:對于銷售人員來說,在就業(yè)之初去選擇一個公司應該注意哪些呢?
孫路弘:找一個好一點的公司。起點不一定要高,就是你一定要選對,你選的這家公司要提供有效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也就是說你也兩年一進階,三年一進階的這種階梯。第二,一般來說這樣的公司都會提供系統(tǒng)的培訓,所謂系統(tǒng)培訓是真正與實際工作相關的培訓,一點點地提升。我覺得這是對于從事銷售工作來說的基本選擇了。
銷售為什么被“輕視”了?
中國經濟網:民間對銷售人員似乎一直有一種抵觸情緒,銷售人員該如何面對這種誤解呢?
孫路弘:這個市場上對營銷和銷售這兩個詞總是混淆在一起,本來都是從事銷售的,但是他怕人家瞧不起,于是說我從事營銷的,就覺得營銷工作似乎好一點似的??v觀歷史,其實這是中國輕商主義思潮的延續(xù),它是封建的一種延續(xù)。作為封建的政權和王朝是不希望人經商的,因為商業(yè)的發(fā)展會侵蝕到權力,商業(yè)的發(fā)展要求就是平等,要求的是契約,這樣一來作為一個有權的人他不希望有契約,他希望“我有權利你聽我的就好了,我怎么說你怎么聽”,所以你跟我簽一個契約,我也得遵守契約,誰能約束我???這就是封建的時候是不允許商業(yè)存在的原因。
但是一旦商業(yè)存在,它的成長發(fā)展就會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推動社會的變化,所以整個中國人的潛意識中還存在著瞧不起商業(yè),但是,其實正是銷售人員推動著美國走到了今天。
中國經濟網:您的意思是說,其實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國人本身對銷售人員的偏見。
孫路弘:可以這么說。大客戶銷售是一個比較穩(wěn)定,收入也較高的工作??傮w來講是現代高度發(fā)達的商業(yè)社會很多人愿意從事的一個工作,在美國一個大學教授去銀行貸款買房子或者買車,銀行說我們審一審。如果你是一個賣奔馳車的銷售顧問,他問你賣幾年了,問你貸多少錢?你說我想貸九十五萬,沒問題,馬上批給你。
中國經濟網:這在中國不太現實。
孫路弘:這就說明社會的信譽,在西方社會中,銷售人員的信譽會高過教授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