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出口日本XX公司點火開關鑰匙發(fā)錯貨的調查報告
案例分析:“XXXX請假”
一、案情描述:
我司于4月30日出口日本XX的點火開關所配套的鑰匙,經客戶檢驗發(fā)現(xiàn)鑰匙上的LOGO錯誤??蛻?/span>LOGO是“WWWW”,而我司錯發(fā)的鑰匙LOGO是“YYYYY”。
現(xiàn)已經走國際快遞補寄正確的鑰匙給客戶。
二、此事后果:
1) 增加補寄運輸費用、鑰匙本身價格等以及其他管理費用
2) 商譽受損
3) 其他損失。
三、事情經過調查:
1、本次訂單,由配套車間在4月 10 日開出“配料清單”請倉庫配料,但當時鑰匙處于缺料狀態(tài);
2、配料清單上的鑰匙圖號為“401C“。據(jù)倉庫介紹:這個鑰匙雖然有不同顏色和不同LOGO之分,但是圖號只有唯一的”401“。”401C“是只有內部熟悉的人才知道其代表灰色。即就技術部文件而言只存在一個合法圖號”401“。
3、因當時缺料,原發(fā)料員呂某某沒有完成發(fā)料任務后就被調至二樓工作,由田某某接替發(fā)料工作。
4、4月30日左右(當事人記不得具體日期),田某某從注塑車間送入庫房的鑰匙直接配發(fā)給車間使用。田某某不熟悉物料,所以叫車間組長取料(自己取/倉庫給? ),車間組長XXX于4月29日~5月12日請假,故由組合線代理組長張某某去取料,張某某對產品也不熟,也沒在意鑰匙有LOGO之分這個細節(jié)。
5、包裝部部長駱某某是老員工,但他對點火產品不熟,也沒發(fā)現(xiàn)問題,該員工在事后約3天后離職了(離職原因不詳).
6、車間巡檢也沒檢到該問題。
7、4月底是公司最亂的時期,注塑車間也沒做特別的區(qū)分,在倉庫的庫位上,一張庫房卡下有2箱灰色鑰匙,同卡同料不同箱/物,但是不熟悉該貨物的人是不注意的,極易錯發(fā)。
8、銷售員:這個訂單做了10幾年了,這次是第一次出錯。之前一直是XXXX負責來銷售部取嘜頭標簽紙的,這次XXXX請假,就由李某某指派他人來領取嘜頭(李某某指派的人員是駱某某),銷售員也不知道配套車間還有“YYYY“鑰匙與之長得一模一樣,更不知道兩款產品幾乎同一天生產。否則她會去現(xiàn)場監(jiān)督的。日本是全英文嘜頭,YYYY是國內客戶,當然是中文加字母嘜頭,很容易區(qū)分的。
9、楊某某:平時有個習慣,當包裝工人在包裝有信產品時,會通知他去現(xiàn)場確認的,而此次卻沒人通知他,雖然發(fā)成品(含入庫)時知道是日本XXxX的貨,用他的話說:我無權拆包檢驗的。而當天下午,楊某某知道有日本XXXX的貨物,提醒李某某在包裝前要通知自己去確認下,但是當天李某某并沒有接到通知,所以也就疏忽掉了。
10、李某某:4月30日李彬、楊某某對日本XXXX包裝嘜頭進行返工,但都沒去看貨。據(jù)楊某某講:鑰匙是獨立在一個包裝箱內的。
11、倉庫人員:物料清單上沒有寫明鑰匙顏色和字母的,車間需要什么顏色都是口頭要求的。但沒提字母(LOGO,編注)要求。
四、事件回放:
4月 某 日車間開出配料清單欲領料生產日本XXXX 點火開關,因缺鑰匙而暫停生產及包裝;后注塑車間將灰色鑰匙入給倉庫,倉庫新手曲某某根據(jù)料號直接發(fā)給車間,車間熟悉產品的組長因請假,故由張某某負責領料,她對產品不熟,也沒發(fā)現(xiàn)異常就上線套圈;到了包裝環(huán)節(jié),包裝工對該產品同樣不熟悉,當然沒有能力發(fā)現(xiàn)異常;成品倉庫主管楊某某沒有接到包裝確認通知,故導致該批貨物沒人確認;車間巡檢也沒注意到鑰匙會有啥異常。但就是在眾多巧合和責任心的不足情況下,導致本次嚴重事故的發(fā)生。
五、缺失點:
1、銷售部:警惕性不足,遇到非固定的人員來領嘜頭時,必須要去現(xiàn)場確認下,因為我們的員工對外貿知識不足,特別是有人不認識外語字母。
2、包裝部:對產品LOGO不敏感,或無能力甄別。
3、配料清單:沒有詳細說明或從合法圖號上做區(qū)別,包括整個生產流程中沒有完整詳細的單據(jù)伴隨物料一起流動。
4、是否真正按工藝流程卡要求執(zhí)行工作,首件、巡檢是否有規(guī)定在檢驗項目中?遇到老員工請假,各級主管及車間巡檢人員是否會提高巡檢力度?是否會對新員工、之前常常出錯的地方加強檢驗力度?
5、車間主任警惕性不高。楊某某提醒過李某某,但李某某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沒有引起其
高度重視。
6、楊某某,明知每次都需要確認,但是此次未接通知去確認,那么看到貨物進倉或直接裝車發(fā)貨時,心里踏實嗎?是否找車間或質量部門要求拆箱檢驗?
六:改善建議:
1、 物料圖號分別編制,不得合用?,F(xiàn)車間里懸掛的工藝流程卡也存在一卡多料;雙胞胎外人難于辨別,但其父母----設計產品的技術部門最清楚,技術部門對公司相似的物料、部件(如連接線長短相差無幾,容易發(fā)錯、領錯、用錯)進行特別管理;車間完成一個訂單(公司目前未依訂單區(qū)分產品)或工令單就馬上清除剩余物料,防止與后面訂單的物料混用;現(xiàn)場混亂之文化也潛移默化了員工的壞習慣--技術部、生產部(車間)
2、 倉庫保管員,根據(jù)料號就可以細分物料,對于長得相似的物料區(qū)隔保管,并插上警示標志。落實BOM集結區(qū)物料的確認制度--物控部
3、 外貿銷售員應抽時間多去現(xiàn)場監(jiān)督自己的訂單執(zhí)行過程狀況,順便也向車間干部普及一些外貿知識。--銷售部(我們的員工基礎差,還得靠銷售部多關心下)
4、 車間干部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警惕性,當臨時換新手作業(yè)時,車間干部需要多關注其工作質量,巡檢亦如此。(本次案例就是認為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因為在我們的不規(guī)范管理<圖號管理不科學>的制度的必然條件加上眾多的巧合<老員工請假>的偶然作用下發(fā)生了),特別是當別人提醒過了,我們的干部仍然沒在意,即未能引起重視,也是個血的教訓。--車間干部(責任心的培養(yǎng))
5、 成品倉庫人員是無權私自開箱查驗的,但是這次疏忽也需要給自己敲響了警鐘:自己沒接到通知,是否應該主動上門溝通呢?--成品倉庫
6、 要標準文件、經驗沉淀,不要依靠部分老員工的腦袋。完善或制定相關管理文件或操作流程。
注:部分細節(jié)未請當事人核實
本案例來自本人在溫州某企業(yè)做TOC生產改善項目中的一則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