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調查表設計的水平直接影響課程的安排和設計,在進行設計時要考慮以下一些關鍵點:
1)學員背景調查:
了解學員的基本教育水平和喜好,多設計成開放式問題進行調查。
2)測試學員能力:
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些問題,測試學員的對問題的認識,便于調整和講授課程。多設計成可選類封閉式問題。
3)需求調查要點
一般采取具有提示性的開放式問題進行調查。針對課程主題在工作上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希望增進哪些方面的能力?希望從課程中獲得哪些效益?
4)注意要點:
問題的范圍要適當;問題的內容要符合調研目的,問題數量一般控制在20到30個以內。問題的文字表達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回答;問題的排列順序要主次分明,合乎邏輯。
2.如何搜集優(yōu)質素材?
素材是構成培訓的基本材料,素材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培訓的質量。注意!素材不在多而在精。這里有四條秘訣供你參考
1)到富礦中去找
互聯網上的東西往往容易獲得,但是雷同化。而一些專業(yè)著作、專業(yè)性的雜志往往會發(fā)現稀缺性的素材。
2)找吸引眼球的素材
在瀏覽材料時,如果不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就不要勉強收集。
3)建立素材庫
資源在無序的情況下,往往是垃圾,如果是無序的素材也是這樣,需要分門別類的去整理,一般可以列出5-10個科目。
4)限量淘汰
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就要把重點放在提質,而不是增量上。每個科目下限定條數,這樣就會保持足夠的精品。
3.如何為課程選擇適用素材?
培訓課程素材的選用必須根據培訓目標,要將素材有機地融進培訓內容,使兩者達到最優(yōu)化組合。素材的選用應遵循如下原則:
1)時效性
素材的引用要有時效特點。一要貼近學員的實際,二要反映最新動態(tài)與變化。
2)科學性
要保證資料來源的可靠,不能用道聽途說來充當資料,也不能用想像來充當資料;用素材設計成的內容要有嚴謹的知識邏輯體系,其表現手法和知識形成過程要嚴謹周密。還要保持素材內容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3)針對性
素材的選擇和組合要突出針對性,圍繞著培訓目標服務。
4)典型性
選取素材要具有說明力與表現力。不能追求多多益善,而要盡可能“以一當十”。切忌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俏、動感等效果,否則,會導致主次不分、雜亂無章的現象,影響培訓效果。
5)統一性
為課件搜集的圖像、動畫和錄像的藝術質量等要同整個課件的風格相統一,要給人以美感。而且,文字、圖像、聲音等媒體的運用要有機統一。
4.在設計Powerpoint如何選擇合適的色彩?
每一種顏色會代表一種無聲的語言,并且這種語言的溝通效果出奇好,比如“六頂思考帽”中對六種思維方式的色彩化的經典運用。在設計Powerpoint時選擇色彩時遵循以下幾個法則:
1)除特殊需求外,主色一般不要超過兩種,配色控制在兩種以內,并且最好運用同一色系的顏色進行搭配。
2)如果課程時間比較短,可以考慮利用深色作為背景,這樣視覺聚焦會更好;如果課程時間比較長,則須用淺色作背景,避免造成長時間視覺刺激而疲勞。
3)根據顏色的心理學效應,尤其是顏色的視覺效果(冷色,暖色,和諧,對立,壓抑,沖動,主觀,客觀等)來營造不同的顏色氛圍。
5.如何優(yōu)化課程結構?
一個優(yōu)秀的課程必將具有結構化的框架,在整體體現一種邏輯之美。優(yōu)化課程時要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
1)聚焦原則:
在寫作編排課程大綱時,一定要切記各個條目都是圍繞著中心展開的,從課程整體的聚焦,到每個條目內容的聚焦,要明晰所有的材料是圍繞一個核心進行聚焦的。
2)繼承原則
明晰每個條目之間的關系,相互之間的內容順暢地進行繼承和銜接。如果有若干個關鍵點,必須要明確這些關鍵點之間的匹配關系。
3)支持原則
在課程脈絡清晰的前提下,有序的組織輔助材料來支持、豐富課程骨架,補充對關鍵內容的說明。
6.如何設計一個優(yōu)秀的案例
案例分析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員學習興趣,啟發(fā)學員思考,促進學員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設計一個成功的案例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1)標題:
一般以主題或事件定標題,可以直接表明闡述的內容和目的。
2)背景:
一般先描述間接背景;后述說直接背景。間接背景往往范疇比較大,而直接背景針對性更強。
3)問題:
問題是什么?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問題解決的方案等。主要是確定問題,找出起因,明晰要因,為下一步解決問題提供提供思路。
4)解決辦法:
詳述問題解決的實操辦法和過程,帶來的收益與成效。
5)反思與討論:
問題解決利弊得失分析;后續(xù)解決問題的打算;其他感受、體會、啟示等。重在深入剖析案例,比較同類現象,總結成功經驗,啟迪創(chuàng)新思路。
6)附錄:
對正文主題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材料。要求準確、有說服力,常常會利用一些數據、同類事例來表現。
7.教案設計五線譜?
教案指培訓課程的教法,包括五個主要模塊的設計:
1)時間:
表明講這一段內容時的所需的起止時間,階段指本項在整個課程中的安排和分類屬性;
2)階段安排:
3)授課內容要點:
指本段主要需要向學員傳達的知識或技巧,在這里扼要的標明應該注意的地方;(一般只需簡明標明幾點,不必太復雜,主要起清晰思路)
4)授課方式、技巧:
指對于本段內容,如何講授,利用哪些培訓技巧和方法跟授課內容要點結合會發(fā)揮最大的效果;
5)目的:
指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方法來講解這樣的內容。(一般培訓師在運用授課技巧進行訓練時,只是基于自己的悟性和習慣,沒有真正明白為什么要用,用什么樣的方法。目的起著規(guī)范、引導、匹配培訓方法的作用)
8.如何設計課程推介單?
課程推介單主要是起傳播培訓信息的,使學員了解培訓課程的基本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六個設計要素:
1)培訓主題:
要簡潔清晰,方便學員明晰課程方向,一般控制在10個字以內。
2)培訓對象:
明確標明屬性標簽,方便受訓者自我歸類,圈定受訓人群培訓目的針對性。
3)內容綱要:
概括性說明課程主要內容,方便學員了解;寫作大綱須注意避免理論化、教條化,提倡實用性,吸引受訓者,但同時避免華而不實的花哨。
4)培訓方法:
表明課程的培訓方式,引起學員興趣,方便其準備。
5)培訓時間:
準確性指名培訓起止時間,避免出現上午、下午、一天等類似的詞語,具體到時分。
6)報名方法:
必須翔實、準確。培訓機構的聯絡方式須核實,避免造成學員的不便。
9.在什么時候設計課程亮點?
一個完美的課程有如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起承轉合間,精彩不時閃現。下面從一天的課程為例,說明在什么時候設計課程的亮點:
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一天的課程(標準為6個小時)通常需要設計六個亮點。少了容易枯燥,學員提不起精神;多了容易泛濫,凸顯不出重點。
上午
1)09:00—10:30(課程開始和結束的時候要設計亮點,為了是激發(fā)學員的興趣和熱情)
2)10:30—12:00(結束的時候要設計亮點,并為上午的課程做階段總結)
下午
3)14:00—15:30(課程開始和結束要設計亮點,為了振奮學員的精神和勾起學員期待)
4)15:30—17:00(結束的時候要設計亮點,并為一天的課程做完美總結)
10.準備比資歷重要:如何利用演練查漏補缺?
準備比資歷更重要,在培訓前認真做一次演練是一個培訓師對己對人負責的表現。可以從下面八個方面來利用演練查漏補缺:
1)出場:出場的步伐、姿態(tài)、表情是否熟練自然。
2)導入:導入是否已經設計好,講說是否自然順暢。
3)收結:收尾是否精心設計,恰到好處。
4)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什么樣,有沒有去現場事先了解。
5)表達:是否對內容深刻把握和理解,具不具備感染力。
6)儀態(tài):儀表是否修飾好,感覺是否自然如意。
7)內容:內容是否已經沒有錯誤和缺陷。
8)教學資源調動:教學設備的運用和掌握是否自如。
11.如何設計培訓師個人風格?
作為培訓師,培訓風格是在長期的歷練中形成的,往往獨特的風格世培訓師成熟的標志。一般情況下,所有的培訓師都可以大致劃分為以下四種風格:學者型、教練型、教士型、演藝型。學者型風格側重于理論邏輯無懈可擊的嚴密性;教練型風格側重于技巧方法的實用性;教士型風格側重于理念信仰的高尚性;演藝型風格側重于情感形體的煽動性。
在依據以上四種風格進行自我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四點:
1)選擇風格要符合自身背景和性格,強扭的瓜不甜。
2)風格形成是要經過長期的提煉,但是一定要圍繞著自身特點,不可東施效顰。
3)風格有助于識別,但是同樣也要意識到任何風格的偏向都是由缺陷的,一定不可自滿,要懂得隨時查漏補缺。
4)風格等于個性,但是并不等于局限,一定要在本色之上融合其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