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結果導向型員工更有執(zhí)行力?為什么結果導向型員工更容易成功?我也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我思考的結果是:結果導向的員工目標更明確,態(tài)度更堅定,要做就做到最好!
24歲的海軍軍官卡特,應召去見海曼·李特弗將軍。在談話中,將軍非常特別地讓他挑選任何他愿意談的題目。當他好好發(fā)揮完之后,將軍就總問他一些問題,結果每每將他問得直冒冷汗。終于他開始明白:自己認為懂得很多的那些東西,其實懂得很少。
結束談話時,將軍問他在海軍學校學習成績怎樣。他立即自豪地說:“將軍,在820人的一個班中,我名列59名?!豹?/span>
將軍皺了皺眉頭,問:“你竭盡全力了嗎?”
“沒有。”他坦率地說:“我并不總是竭盡全力的。”
“為什么不竭盡全力呢?”將軍大聲質問。
此話如當頭棒喝,給卡特以終生的影響。此后,他事事竭盡全力,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 要想做到一流需要你緊盯結果,并且竭盡全力。很多企業(yè)甚至要求員工:“要么你就力爭做到一流,要么你就離開?!?/span>
“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么,微軟離破產就只有15個月!”這是比爾·蓋茨時常告誡員工的話。這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然而,仔細品味,確實發(fā)人深省。
在有關企業(yè)的回憶錄中,比爾·蓋茨這樣寫道:“早期的計算機時代是這樣的,一周有幾十個新公司誕生,不到一年就都換了老板。我們?yōu)槊恳粋€新公司新設計的機型配置我們的BASIC,每天忙于東奔西跑,看到的卻是公司的雇員頻繁更換,老板頻繁更換?!豹?/span>
比爾·蓋茨說這些話時年近四十,雖然是冷靜的聲調,但透出他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思考,設身處地在他的位置上想一想,看著一家又一家公司走馬燈似地換將,他怎能不想自己公司的前途?
“我們當時真沒想我們公司未來會怎樣,那時我與艾倫談論較多的話題是我們在湖濱男校時就多次談論過的,做軟件公司能活下去嗎?艾倫說,‘只要我們將它做到最好,應當沒問題。’于是,我們繼續(xù)沒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這種信念,讓微軟堅持到了今天?!豹?/span>
比爾·蓋茨深知,微軟要么成為行業(yè)的龍頭老大,要么被人吞并或破產。同理,作為在激烈的崗位競爭中工作的員工,要么你因為做得一流而出色,要么你離開。事實就是這么無情,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所以,比爾·蓋茨對微軟員工們的要求是:“我不要求你們一天24小時地磨工作,我只希望你們盡全力把分內的事情做好?!?s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
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只有自己才是業(yè)績和結果的主宰。做好分內的事,是取得業(yè)績和結果的最底線要求也是最簡單的標準。對老板來說,拿出最好結果的員工才是最有價值的員工。
有個剛進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專業(yè)能力很強,對待工作很隨便。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企業(yè)做一個廣告策劃方案。
這個年輕人見是老板親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認認真真地策劃了半個月,半個月后,他拿著方案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
誰知老板看都沒有看一眼,只說了一句話:“這是你能做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怔,沒敢回答。老板輕輕地把方案推了回去。年輕人什么也沒有說,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辦公室。
回去后,年輕人查閱了大量資料,對那家知名公司做了詳盡了解,然后又做了一個方案交給老板。老板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做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給予肯定的答復。于是老板還是讓他拿回去修改。
再一次從老板辦公室拿回方案后,年輕人下定決心,他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方案交給老板。于是去了那家知名企業(yè),和他們的工人一起吃住,了解他們的產品,和公司的高級領導溝通,了解他們想要的東西。最后,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公司,信心百倍地把新方案放在老板面前,并對老板說:“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方案?!崩习逦⑿χf:“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了?!豹?/span>
有了這次的經歷,年輕人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做就做最好,這樣才能達到標準。以后,他經常在工作中自問:“這是我能做的最好方案嗎?”然后再不斷學習,進行改善,不久他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員,老板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F在他已經成了部門主管,他領導的團隊業(yè)績一直很優(yōu)異。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進。在滿意的成績中,仍抱著客觀的態(tài)度找毛病,發(fā)掘未發(fā)揮的潛力,再通過學習創(chuàng)造出最佳結果,這才是一流員工的表現。
成功者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不會輕率疏忽,滿足現狀。相反,他會在工作中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須做到最好。
即使你真的覺得做得不錯了,也不要宣稱做得夠好了。與其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還不如說“我做得還不夠完美”。完美只是一種境界,而不夠完美就是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