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高層還是中層,面臨的各項事務紛繁復雜,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獨攬一切,授權是大勢所趨,是明智之舉。合理地授權,使自己重在把握大局,輕于具體事務,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抓大事,控全局。同時,合理授權還能有效地調動下屬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下屬干勁,增強下屬才干,從而提高領導效率。
分配 層次 | 管理他人 % | 自己做事 % |
高層領導 | 80 | 20 |
中層領導 | 50 | 50 |
基層領導 | 30 | 70 |
授權的原則首當其沖就是適度授權,就是指領導者授予下屬的決策權力的大小、多少與被授權者的能力、所要處理的事務相適應,授權不能過寬或過窄,要堅持智能授權與因事授權。
如果授權過寬、過度,超過被授權者的智能所承擔的限度,會出現(xiàn)小材大用的情況,超過所處理事務的需要的過度授權,就等于領導者放棄了權力,導致下屬的權力泛化,授權成放權,下屬胡亂干。
授權過窄不足,則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才能,出現(xiàn)大材小用,且也不能充分地代表領導者行使權力,處理相應的事務,還得事事請示匯報,領導者仍不能從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達不到授權的目的。
授出去的權力,并不是讓出去的權力,應該擺正好心態(tài)??梢苑攀肿屜录壢バ袡?,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在自己手中,這就是“放手而不放任”。一旦發(fā)現(xiàn)下級沒有按照自己原先的授權意圖行事時,領導者就應該及時地負起責任,擺出“在其位,謀其事,負其責”的領導架勢,對權力有所制約?! ?/p>
要掌握好“放手而不放任”的控權藝術,就必須處理好信任和防范的關系。我們知道信任是充分授權、下級行權的必要基礎,只有信任才能保證授出去的權力發(fā)揮最大效益。但信任并非單純、簡單的放手不管,還需要監(jiān)督和防范作為信任的保證。為了貫徹適度授權原則,領導者在授權時應注意將精確性授權與模糊性授權相結合、剛性授權與柔性授權相結合,并以模糊性授權、柔性授權為主,使被授權者有較大的自由思考、決斷的空間,以及充分的行動自由,并能“代替”上級領導者發(fā)號施令,這才符合授權的本意。
然而信任和防范二者的度該怎樣掌握?到底該給多少信任、多少防范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后,開始對功臣們論功行賞,他認為第一功臣應是蕭何。蕭何不僅在劉邦還是一介草民的時候就與劉邦交情深厚,而且在劉邦起義后,蕭何一直跟隨他,負責劉邦后方的后勤工作,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邦對蕭何是有相當?shù)男湃?,才將自己的重要后方陣地都交與蕭何管理。直至劉邦稱帝以后,為了確保劉姓江山的鞏固,鎮(zhèn)壓叛亂時,也還是讓蕭何留守京城。劉邦雖然信任蕭何,但是絕沒有放任不管,不加防范。
公元前204年,楚、漢兩軍在滎陽對峙時,形勢極其緊張。在前方打仗的劉邦,幾次派使者回去“慰問”留守關中的蕭何。表面是慰問,其實是在對蕭何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這時,蕭何的門客鮑生看出了端倪,偷偷地對蕭何說:“現(xiàn)在漢王在外面出生入死,卻幾次派人慰問留守后方的您,這是對您的懷疑呀!丞相您只有將家族中凡是能帶兵打仗的子弟送到前方,方能解除漢王的疑心。”
于是蕭何采納了他的計謀,隨即派遣本家中的兄弟子侄,讓他們親自押送糧餉至前方效力。劉邦見蕭家子弟前來,很是高興,親自接待并問蕭何的近況,蕭家子弟都說:“丞相一切安好,只是擔心大王櫛風沐雨,馳騁沙場,恨不能親自相隨,分擔勞苦?,F(xiàn)在派我等前來投軍,愿大王收用?!眲盥犕甏嗽挘糯蛳藢κ捄蔚囊蓱]。
劉邦在控權的藝術上,將信任與防范的尺度拿捏得非常到位。既給予下級足夠的信任,同時也不放松對下級的監(jiān)督和掌控,這樣才能保證下放的權力沒有偏離最初的目的。
因此,領導者在授權的同時,應注意采用正確的方法,使下屬有自主的選擇性、靈活性。一般說來,領導者在授權時,只明確作為被授權者的下屬所要完成的任務和組織目標,一般不規(guī)定下屬實現(xiàn)任務、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并賦予被授權者在任務、目標變化之后有自主調整任務和目標的權力,這樣才能達到授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