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蛇交替之際,與幾位前輩相逢于岳麓山下的尚書房,其中就有中南大學陳赫、羅聲求教授夫婦。陳教授工科出身,羅教授理科出身,兩位教授均是七十多歲,白發(fā)蒼蒼,每年美國居住半年,國內居住半年。陳教授激情高亢、思維敏捷,羅教授恬靜端莊、秀美柔和,兩位教授即興給我們表演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詩詞和對聯(lián)等,那種彼此的相投相契和互相的尊重理解,正可謂琴瑟和鳴,伉儷情深,讓人十人感動。而最讓我動容的莫過于兩位教授雖理工科出身,卻有著極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和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不但在專業(yè)方面做得出類拔萃,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也是造詣頗深,舉手投足、言談舉止間自然流露出的雅致圓潤,幽默風趣,就如一道桑榆風景,讓人十分愉悅,五六個小時的相處時光,更覺是飽享一頓精神文化盛宴,倍感酣暢淋漓。
歸去來兮葉公好我,行不得也楚相埋它。這是陳赫教授十二年前,也是龍蛇交替之際所作的一幅對聯(lián),真可謂句句是典故,字字是珠璣,也切合國內時事,借對聯(lián)很好地表達了對當年某位重要國家領導人的隱隱贊譽及依依惜別之情?!皻w去來兮”出自陶淵明所作的《歸去來兮辭》,借辭表明了淡出政壇、回歸田園的閑適;葉公好龍的典故大家都熟知,表明了某些人對人表面喜歡、內心實則畏懼之情;行不得也、楚相埋蛇的故事更是妙趣橫生。古時有一宰相杜涓,別人送他一幅“柳蔭送別圖”,很歡喜,每年生日時都在畫后裱一截白紙,請客人題詞,如此數(shù)年。有一年,客人中有一武夫,虬髯粗魯,望之讓人生畏,只見這武夫提筆蘸墨,即欲下筆,觀者莫不心忐忑,只擔心武夫破壞了風景與雅致,主人也不好阻攔,只由得他來,但見武夫唰唰下筆,開頭四句話:東邊一株楊柳樹,西邊一株楊柳樹,南邊一株楊柳樹,北邊一株楊柳樹。寫到此處,看客莫不掩嘴竊笑,武夫又連寫四字:樹!樹!樹!樹!再接下來,連續(xù)五句一氣呵成:四面鳥聲啼不住,山前聞鷓鴣,山后鳴杜宇,一個說:行不得也,哥哥,一個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詩到此結束,觀者連稱道:“妙、妙、妙!”杜宰相當時也說了三個字:“觀止矣”,如此,收起圖畫,告老還鄉(xiāng),這就是行不得也的來歷,表達了政壇前路艱難之意;楚相埋蛇指的是楚國宰相孫叔敖小時候的故事。一次,孫叔敖回家后對著母親大哭,母親忙問何故,敖說:“我看到一條兩個腦袋的蛇,我要死了?!蹦赣H又問他,看到蛇后是怎樣做的,有沒有及時繞開,敖說:“我把它打死,然后埋了。”母親聽了后跺腳責備:“看到兩頭蛇,本就是大大的不吉利,你還把蛇打死,更會要遭罪的呀!”敖說:“母親,我若不打死掩埋它,還會有更多的人看到它,給更多人帶來不祥,要遭罪就遭到我一個人頭上,讓我一個人承受好了?!蹦赣H聽完,緊緊抱住他,感動地說:“孩子,你不會死的,你的心地這么善良,老天爺一定會保佑你的?!惫?,后來孫叔敖以其高尚的品性贏得了百姓愛戴,官至宰相,名垂青史。為了平仄需要,陳教授將葉公好龍改成了“葉公好我”,楚相埋蛇改成了“楚相埋它”,為了將“蛇”改成“它”,他還特意求教于生物學和文字學老師,確認古代“蛇”字是沒有“蟲”字旁的,“它”是一個象形字,響尾蛇身子盤起來,腦袋豎起來,就是一個“它”字。這樣一幅對聯(lián),對仗工整,典故頻出,讀來妙趣橫生的同時,也發(fā)人深思,讓人頗多感慨和啟發(fā)。
《種子》詩的吟誦。“若不是貪婪的嘴啃干凈瓜瓤果肉,你怎能擺脫甜蜜的困擾;若不是用污泥把你埋沒,你怎能從腐朽中吸取養(yǎng)料;若不是常向你劈頭蓋臉地潑灑臟水,你怎能出落得如此芬芳、俊俏;若不是把你逼進巖縫之中,你怎能磨煉得如此挺拔,咬定青山不動搖??耧L把你刮上天空,你卻偏偏還要投向大地的懷抱;暴雨為你洗刷征塵,雷電為你鳴鑼開道。于是,你低吟,你高唱,你狂歡,你咆哮!然后,你又悄悄地踏上征途,頑強地繼續(xù)你那生生不已的循環(huán),再把未開墾的處女地尋找、尋找......”陳教授標準的國語、富有磁性的聲音、極具感染力的表演,讓我們沉浸其中,久久回味。這首詩作于一次登山過程中,兩位教授歷經(jīng)坎坷,但從未消沉過,猶疑過,而是一直昂揚積極,笑對人生,善待他人。詩既是自己對前半生的回顧與總結,更是對后半生的向往與展望,以種子比喻自我,將種種非難看成意志的磨煉,成長的必需,愈挫愈勇,愈挫愈堅。詩通篇鏗鏘有聲,力透紙背。通過陳教授的激情吟誦,穿過兩位教授的斑斑白發(fā),我似乎眼前浮現(xiàn)出兩個有力的身影,在麓山頑強地攀爬,向上......
兩個小故事的感悟。陳教授還給我們講了兩個有關“地滾雷”的故事。一是三人在廟里躲雨,傾盆大雨,瓢潑而下,突然一聲驚天炸雷,廟門前的地下滾過一個火球,這就是傳說中的“地滾雷”。凡有此現(xiàn)象,預示著有人做了虧心事,要遭雷擊。三人都希望有一個人出去承受老天爺?shù)膽土P,互相推搡中,有兩個人暗使眼色,猛然將其中一人抬起,丟在雨中。剛丟出去,廟突然垮掉了,留在屋中的兩人被活活掩埋掉,而被丟出去的活命了。二是六人同在一屋檐下避雨,突然來了“地滾雷”,瞬間將其中五人劈掉,獨有一讀報的人幸免,原來報紙可以導電,逃過一劫。陳教授講這兩個小故事,意在分享為人處事,應良善,莫心存惡念,莫算計,否則害人終害己,也說明學習是我們贏得安身立命本錢的重要途徑,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很多時候可以贏得人生的主動權,可以自救,可以活命。
這次聚會,感觸和收獲頗多。我們都生在滾滾紅塵中,在俗世的名利權情中攪拌著,難免心浮氣躁,迷失方向,需要尋得一方清凈之地,使心靈的塵埃能得到蕩滌,在充電加油后再投入紅塵,如此循環(huán)往復,才是真正健康的、平衡的、有質量的人生螺旋式上升與發(fā)展。我想,我還會在一些場合分享陳、羅兩位教授“工科呆子怎么變得不呆”的詩意的人生軌跡。平時經(jīng)常與醫(yī)務人員就醫(yī)患溝通的話題進行討論,其實良好醫(yī)患溝通最關鍵的問題不是溝通技能問題,而是溝通動力問題。技能是屬于行為層面的,易習得;動力問題屬于思想層面,與教育有關,與價值觀有關,與心態(tài)有關,與心理也相關,要改變,受諸多因素影響,非一朝一夕可成,不容易。醫(yī)學教育在美國不是本科教育,很多都是本科學的人文、哲學、歷史等專業(yè),再攻讀醫(yī)科,這樣的醫(yī)生畢業(yè)后想要他不人文都難。我想,加強傳統(tǒng)國學學習和人文修養(yǎng)于醫(yī)務工作者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有助于在每日紛繁復雜、風險高、壓力大的工作之余找到另一種快意充實的精神生活方式。發(fā)展一些非專業(yè)的興趣和愛好,時時心有所屬有所牽系,不但可以平復一些因工作帶來的煩憂與困擾,且可以讓自己更充實和愉悅,讓單調的生活變得多彩和詩意。因著這些多彩和詩意,人會寧靜一些,不會過多地與人計較與爭斗,因為心中有著一個大大的燦爛的世界,哪會被這些俗事所牽絆呢?還會更有激情一些,因為經(jīng)??梢栽跁?、在歷史中找到真實的自己。一位偉人榜樣的力量,一句名言的激勵,一個故事的哲理,一首詩的妙趣,時時讀,時時盤桓在心間,會讓人有一種向上的動力,這樣內心滿滿的,步履也輕快些,臉上的笑容也輕松些,當遠離倦怠時,工作效率自然也高些。當然,還會更謙卑一些。知識如浩瀚海洋,越徜徉其中,越覺得個體渺小。通過一面面鏡子,人自然會懂得恭謹謙讓,懂得向生活學習,向身邊人求教;通過一次次跨越,也會更容易尋到新的目標,并不斷地堅忍堅持、自我激勵、達成目標。二是有助于醫(yī)患溝通。醫(yī)乃仁術,非志者莫能為。我的理解是:要當好一名好的醫(yī)務工作者,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善良、尊重與責任是最重要的。因為善良,會比較容易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去體會他人的苦痛與難處,會想著怎樣在不違反醫(yī)療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給予病友和家屬以幫助和方便;因為尊重,會懂得病友與家屬也是同自己一樣的人,甚至有時還是自己的老師。當有這樣的思維的時候,不會去呵斥病人,不會粗暴地對待他們,會和顏悅色,耐心細致地解釋和溝通;因為責任,當想到病友遭受疾病折磨痛苦不堪時,會寢食難安,會日思夜想,會經(jīng)常巡視,嚴密觀察,會想著如何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征服病魔。當真正做到善良、尊重與責任時,沒有難纏的病人,沒有不和諧的醫(yī)患關系。而要達到比較理想的境界,需要內心不斷去修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文社會知識、國學智慧、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高雅情趣的追求就是一個內心修煉的過程,它有助于我們秉持一種精神,形成一種習慣,養(yǎng)成一種素養(yǎng),當我們在這條路上修習的時候,會收獲無與倫比的快樂,也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美好事情發(fā)生。
“不需要特意地花時間,也不需要刻意去背去記,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一支筆,想到哪,看到哪,觸動到哪,就把它記下來,再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兩三天一整理,如此堅持,日積月累,便可成事?!豹q記得另一位老師朋友送給我的話語,以此與珍愛生活、熱愛生命的醫(yī)務工作者共勉。
寫于二0一三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