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也許是因為上學期間一直都擔任“班長”這一“要職”的緣故,職業(yè)規(guī)劃的時候就給自己設定了管理方向,但具體來說并沒有確切的行業(yè),因為似乎任何行業(yè)都會涉及到管理。
家里一直有一本關于管理的書,叫《管人的資本》,而什么時候買的已經(jīng)全然不知了。那似乎是我初次接觸“管理”這個概念的第一本書,工作幾年之后的某一天,整理書架才又看到了。
書的封面寫著幾行字:“管理的意義,就是用思想代替肌肉的健壯,用知識代替?zhèn)髡f和迷信,用合作代替權利和強迫——彼得·德魯克?!?br />突然間,好像努力的方向就明確了,而對于管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腦海里隱隱約約浮現(xiàn)出幾個字,感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原來做管理還有這么多學問,并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管幾個人的事情。
管理不是展示權利,要用合作代替權利
對于管理的意義,眾說紛紜,有人說管理就是盡情去展示自己的權利。而我的理解是權利要使用得當才能被稱之為權利,而做到收放自如才是權利使用得最精妙之處。最終就是“用合作代替權利和強迫”。
當員工給我說他覺得自己不行,沒有太多夢想而只是想開開心心工作的時候,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他的工作變得更充實、更開心。除非當他實實在在意識到自己確實已經(jīng)做到了,我才會跟他說晉升和發(fā)展,這樣效果往往會更加明顯。因為強迫似乎永遠不會有那么大的說服力。
幾年工作下來,我對于管理的總結是:各司其職,必要的時候承擔責任。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往深層次去探索,怎么做,做出來的結果怎樣,這個才是關鍵。很多人會說,但是不會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理解,不能理解事物的本質(zhì),不能理解“萬事皆有可能”,簡單說就是思想層面還沒達到一定的高度。
管理是實踐,管理是管人
開始工作之前,以為任何人都可以做好管理,但事實證明,也許所有人都可以做管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好管理。因為管理也需要天賦,需要對事物的理解,需要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需要有強大的內(nèi)心和魄力,能放下自己,放低自己,能做到廣納建議和意見。
你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能經(jīng)受住別人不理解的目光,也需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勇氣,要有達到目標的合適的方法。綜合下來,也許還不能把管理做好甚至做精,因為管理還有一個精髓就是“實踐”,任何脫離了現(xiàn)實的管理都是天方夜譚,都是不切實際的無稽之談,而這個“實踐”也是從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中體會到的,也是自己親身體會過的。
你永遠無法想象一個領導親手幫顧客縫衣服的場面有多感人,也永遠想象不出來一個管理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的領導,彎腰幫最基層員工撿衣架的畫面有多震撼。
我個人看來,管理包括了管人,而人是一個復雜的個體,他有思想,任何目標都是“靠人去實現(xiàn)”的。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會有不想去實現(xiàn)自己想法的人嗎”?也許有,但就我目前的觀察,還沒有發(fā)現(xiàn)。
哪怕是沒有任何抱負和野心的人,也會希望有一兩個想法可以被認可,甚至付諸實踐。所以,對人的認識是否透徹,也是能不能做好管理的至關重要的一點。
我理解的管理的魂,就是“認知”
誰都會說,但能做的人其實并不多。天賦是基礎,后天的能力是需要修煉的,若沒有對事物、對人、對管理的深刻理解,也許管理的效果就會差強人意了。而對于手下被管理的人來說,是福是禍就只能另當別論了。
管理也是藝術,一個好的管理者更是藝術家。做好一個管理者并不是簡單管管人,就像一個藝術家,要作好一幅畫,需要的是對整幅畫的理解,然后融合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做到賦予作品生命,讓它有魂。
管理也是有魂的,是有一條主線可以去貫穿的,而我理解的這個魂就是“認知”。若基本的認知形成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懂的人就會覺得很簡單,而不懂的人其實說再多也無濟于事,因為管理真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做的,更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好的。所以,我們應該時常問問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是不是已經(jīng)跟自己的能力背道而馳了?
以上所感,可能有點寬泛了。對于我這樣一個初級管理者來說,還不具備精確地描述管理的能力。也許再過幾年,再來回顧今天,又會有不一樣的見解。對于管理的意義,通過對德魯克管理思想的不斷體會,或許會有自己新的認識。而管理工作的成果,也許會比現(xiàn)在更好。
對于我而言,既然找準了這個方向,也明確了自己的定位,那么我選擇勇往直前!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