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來,培訓圈中不只有甲方乙方,而是甲乙丙丁四方。我們常常把企業(yè)中的培訓經理們當成甲方,其實,在企業(yè)中,培訓經理或者說整個培訓部門,哪怕是企業(yè)大學,都是乙方,而真正的甲方是企業(yè)。培訓公司則是情況復雜的丙方,最自由的似乎是作為培訓師的丁方。
甲方: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在培訓管理課堂上,老師經常會反復強調培訓要上接戰(zhàn)略、下接業(yè)務,目的是改善績效,在實施過程中如果僅靠培訓經理的推動,實現這一目標幾乎是天方夜譚。
一位學員曾經跟我說:李老師,參加這個項目讓我對未來有了希望,可回到企業(yè)里,卻很灰心。我們的老板和人力資源總監(jiān)不懂培訓,跟他們說也說不清楚,真想拖著他們來這里上上課。
真是這樣嗎?首先,我不認為老板和人力資源總監(jiān)“不懂”培訓。他們可能不懂怎么去做培訓,但他們肯定懂得哪些事情對企業(yè)有好處,特別是企業(yè)的老板。如果老板不懂培訓,那只能說明他沒有看到培訓給企業(yè)帶來的價值,所以,培訓成了企業(yè)的成本,既然是成本,當然能省就省。其次,如果老板懂培訓,要你干什么?
乙方:左右為難
再看我們的培訓經理們。在培訓市場上,作為“甲方”的培訓經理看起來很“牛”,可其實在企業(yè)中,他們大多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有的培訓經理自嘲說:我們不過是搬桌子的。
調查顯示,培訓經理們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頗大:60.48%的培訓經理想要參與管理層會議,實際只有25%的培訓經理能夠做到;而他們中54.84%的人都在做培訓的組織協調工作。
另一方面,培訓經理在采購師資時,面對各種“導師”、“大師”也常常無所適從。一次課上,學員問我:“司針對技術人員要開設溝通技巧的課,我安排一位曾經給銷售部門講過此課并反饋良好的老師授課,沒想到效果差到技術部門的總經理要求取消課程?!?/span>
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為什么效果會完全不同?道理很簡單,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工作性質、工作內容不同,性格也不太一樣。培訓經理事前沒有做好調查分析,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意外。由此看來,這個“乙方”還真是“左右為難”。
丙方:人生若只如初見
說到作為培訓公司的丙方,情況復雜又敏感,不便多說。我只解釋一下為什么會用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樣一個比喻:很大程度上,培訓公司在“接單”時,就如同在與客戶“談戀愛”,而一旦合同成交,“結婚”的人卻是“老師”,這一場戀愛該怎么談呢?
丁方:瀟灑走一回
終于說到“丁”這個角色了。丁方好似最瀟灑,甚至很多企業(yè)里的人都開始“下?!弊?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ack;" >培訓師。在培訓圈子里,常會聽說某老師很“火”,一年能接200多天課,可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過,在這200天背后,這位老師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且不說做老師的辛苦,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希望能得到“好”的評價,可現實中,會遭遇很多無奈。我曾去一家企業(yè)講“組織的招聘戰(zhàn)略”,課前反復溝通,對方傳遞的信息是要針對企業(yè)高管,從戰(zhàn)略的層面講招聘的價值。結果,一到現場我就“驚呆”了,因為來聽課的有將近80人,上至企業(yè)高管,下至招聘專員。授課過程中,不斷有學員就招聘技巧操作層面的內容提問。作為授課老師,我不得不現場回答,而企業(yè)的培訓經理遞紙條要求我不用搭理。這樣,我是左右為難。雖然培訓后評價挺好,但我內心沉重,因為我很清楚,這一天課程中,至少有一半的人聽了“沒用”。遇到這種事情,想要“瀟灑”也很難了。
要做好培訓,甲乙丙丁都應該認清自己的角色和職責,互相支持配合。而在這幾個角色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乙方”——培訓經理,他的專業(yè)程度,決定了整個培訓項目成功與否。
一直在寫關于人力資源專業(yè)的文章,似乎忘記了自身的感受與存在,此次受邀撰寫自己的點滴,內心變化甚是豐富,先是興奮、深思,然后茫然、頓悟,仿佛一場夢鏡。
這一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從甲方走到了乙方,全身心投入到培訓大潮中,又偶遇了人大培訓經理認證項目,一切的一切仍歷歷在目。
人生的一次轉折
不知是命運的安排還是對自由的憧憬,我離開了沖鋒陷陣的企業(yè),回歸了平靜的時光,這才發(fā)現原來時間可以在發(fā)呆中悄然度過。忙慣了的我,似乎無緣享受閑暇的生活,于是乎涌入了培訓行業(yè)。
培訓師這個職業(yè)我并不陌生,當年在企業(yè)時也常受邀講課,那時覺得培訓好有成就感,像調料,給我在企業(yè)中的工作平添了幾分樂趣。
可是從企業(yè)出來后,才知道培訓師有多么難做:培訓機構看中你的企業(yè)背景而樂于合作,但把課酬壓得很低,理由是剛從企業(yè)中出來的培訓師未被市場接受及檢驗,因此開價不高。而我在企業(yè)時,為什么開的課酬都不低呢?仔細品味,是因為培訓現在已成我賴以糊口的職業(yè)而非調料,為了生存需要犧牲一些東西。
從甲方到乙方
做人力資源總監(jiān)時,總被培訓機構追著,那時感覺很爽也很煩:被追捧,爽;培訓機構過于熱情,難以擺脫,煩。從甲方變?yōu)橐曳胶螅?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ack;" >培訓公司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不“輪崗”不知其苦呀。
不僅如此,原來沒有覺得培訓經理的不專業(yè)會給企業(yè)帶來極大的損失,現在體會頗深。有一次,某知名的飲料公司需要安排一場關于員工活動類的培訓,當培訓機構找到我時,憑借工作多年的直覺,我認為此課程需求不準確。于是,我主動要求和該公司的培訓經理取得聯系,以便準確把握培訓需求。通過進一步了解,我發(fā)現需求方的主要問題是外派員工不愿意去外地工作,這一問題并非靠員工活動可以解決。因此,我熱情地幫其分析,并建議修改主題及內容,而我的好心卻引來需求方培訓經理的不滿,對方覺得我管得太多,她的專業(yè)性似乎受到了質疑,最終結果可想而知??遂懷念當甲方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