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底"癢"在哪里
做廣告的張潔,最近感覺挺苦惱的,她在廣告這一行做得力不從心,很想轉行做其他的。但是,其他行業(yè)她又沒有廣告這一行有經驗,結果,轉了一圈,還是在廣告這一行。
張潔22歲畢業(yè),參加工作已5年,今年已27歲。由于大學學的是廣告,所以張潔很幸運地在一家比較大的廣告公司負責設計方面的工作。結果因為大公司分工很細,她根本沒有學到什么。后來通過朋友的介紹,她成功地跳到了另一家小的設計工作室。
在那里每個人都要獨當一面,比起前一份工作,它更能鍛煉人。而且在那兒,她第一次體會到了通宵達旦工作的樂趣和苦衷。因為工作強度大,有時候需要連續(xù)加班,幾天幾夜下來,小伙子胡子拉碴,女孩子則一個個像黃臉婆。張潔擔心自己還沒嫁出去就已經"人比黃花瘦",所以就又換了一個公司。
然而由于專業(yè)的限制,張潔始終擺脫不了廣告這個行業(yè),這也就意味著她仍然會經常在午夜兩點半從公司的寫字樓里游出,獨自在空曠的大街上行走。夜景雖美,她心里卻有些凄楚,常常自問:我夢中的理想事業(yè)到底在何方???但是,無奈的現實又再三告誡她說:你已經不是任性的小孩,樓還在供著,車子還未買,每天24小時工作還不夠,哪有時間顧影自憐?
張潔的郁悶,代表了很多人的現狀:當工作進入一定階段,工作之癢就會隨時發(fā)作,只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已。搔癢還得找到癢處,因此,解決工作之癢,首先還得找到所癢之處。
閑暇的時候不妨坐下來對照一番,靜靜地思量一下自己的職業(yè)困惑,自己的"癢"究竟在何處?
后來,張潔經過與職業(yè)專家的一番深入的交談,找到了她的問題癥結所在--她其實還是挺喜歡廣告這一行的,而且她的性格和天賦都與這一行相匹配,只是她過高的期望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朋友、家人的一些偏見,影響了她工作的激情。
因此,專家建議她給自己制訂一個適當的職業(yè)目標,其次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一段時間后,張潔竟然和以前判若兩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激情。
心理學家認為,對工作或職業(yè)產生疲倦感,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工作到了一定程度,程式化的模式本身很容易在人類"求新求異"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厭倦和拋棄。通常情況下,能力大于期望值和期望值大于能力的人都容易產生工作厭倦心理。
一般說來,導致工作厭倦或疲憊的原因主要有:不喜歡所從事的工作,但由于某種原因而不得不繼續(xù)干下去;工作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肯定和回報,以至于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工作出現了一些挫折,比如受了老板的批評而感到委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