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上不得臺面,膽小又怯弱,作為父母你們在難過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其罪不在孩子,可能是自己教育不當種下的惡果呢?下面幾種父母,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影響最大。
一、 批評過重的父母
每當孩子犯了錯,為讓其能夠認識到錯誤,很多父母第一反應(yīng)就讓其認識深刻,還能鍛煉其抗壓能力——但在此過程中,孩子越來越敏感、膽小,不會表達自我,甚至被冤枉了也不敢大聲說出來。久而久之,孩子已經(jīng)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溝通了,更不愿意與外界交流,變得敏感、自卑甚至自閉。
建議:
1、在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事情經(jīng)過,傾聽孩子的想法。
2、在不違背原則的問題下,鼓勵教育為主。
3、語氣盡量緩和,有理有據(jù),讓孩子能從內(nèi)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攀比過高的父母
父母間的話題離不開孩子,聽到別人說自己孩子有多么的好,自己為了面子也進行攀比,甚至說出一些高于孩子能力的事情,夸下了???,又勉強孩子去做到。這樣讓孩子心理負擔會很大,本就做不到的事情,數(shù)次多了也就不在乎了,時間一久就破罐子破摔,喪失理想和斗志。
建議:
1、根據(jù)實際出發(fā),多說孩子的優(yōu)點,但不要吹。
2、可以適當?shù)靥Ц吆⒆?,說出孩子盡量能夠到的目標,這樣既增強孩子自信心,又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三、包辦過多的父母
父母覺得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能不要孩子做的,就不讓他們插手,但是這樣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鍛煉的機會,從小就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事物難以形成自己的看法,缺乏主人翁意識和一定的責(zé)任感,這樣在集體生活中會很難融入其中甚至被排擠。
建議:
1、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
2、對于一件事情不要急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先入為主,做出自己的選擇。
對于孩子來說,你所謂的對他好并不見得是他們認為的好,多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在生活中找尋真理,更有利他們的性格成長!
是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認為這是對他們好,說的越重越好,不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