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程控制的觀念
1.SPC的起源,錯誤認識解析
2. 有反饋的過程控制系統(tǒng)模型
3.過程中存在的變差(差異)
4. 過程控制與過程能力
5. 局部措施與系統(tǒng)措施
6. 持續(xù)改進過程循環(huán)
二、SPC統(tǒng)計基礎
1.現代質量管理學的統(tǒng)計觀點
2. 概率與隨機現象
3. 計量型數據和計數型數據
4. 總體與樣本
5. 統(tǒng)計量:均值、方差、標準差
6. 正態(tài)分布——品管核心統(tǒng)計理論
7. 用正態(tài)分布展示和評價過程
8. 過程的位置和分布(離散度)
9. 中心極限定理
10. 3σ質量與6σ質量
11. 六西格瑪(6σ)定義
12. PPM-西格瑪Z數-CPK質量度量換算
三、變異知識
1. 變異與波動
2. 質量波動的因素分類--- 5M1E
3. 特殊原因和共同原因
4. 統(tǒng)計控制狀態(tài)
5. 局部問題和系統(tǒng)改進
6. 波動、過程控制和過程能力
四、控制圖原理
1. 控制圖樣式
2. 兩類錯誤
3. 休華特“3σ原則”
4. 分析用控制圖和控制用控制圖
5. 常規(guī)控制圖的分類
6. 統(tǒng)計過程控制原則
7. 控制圖 8條判異準則
8. 如何選擇控制圖
五、控制圖數據采集
1. 為什么要收集數據
2. 數據收集計劃
3. 如何確定控制項目--關鍵質量特性
4. 控制圖數據規(guī)模
5. 采集控制圖數據的步驟
6. 休華特的“合理子組原則”
7. 數據的分層問題
8. 控制圖數據的時間序列特性
9.直方圖數據不能做控制圖
六、計量型控制圖
1. 分步詳解Xbar-R圖 (均值-極差)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2. 分步詳解Xbar-s 圖 (均值-標準差)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3. 分步詳解中位數- R圖 (中位數-極差)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4. 分步詳解X-MR 圖 (單值-移動極差)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七、計數型控制圖
1. 分步詳解P 圖 (不合格品率)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2. 分步詳解np圖 (不合格品數)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3. 分步詳解c 圖 (缺陷數)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4. 分步詳解u 圖 (單位缺陷數)的做法和應用實例、演練
八、過程能力研究
1. 過程能力研究的目的
2. 過程能力研究的步驟
3. 過程能力的概念
4. 過程能力指數CP和CPK
5. 過程績效指數PP和PPK
6. 過程不合格品率的計算
九、控制圖使用及策略
1. 控制圖運用流程
2. 控制圖界限的確定與發(fā)布
3. 控制圖的記錄
4. 對異常點的處置
5. 不要混淆控制界限和規(guī)格界限
6. 過程中心偏離目標的調整策略
7. 控制界限的重新計算問題
8. 用控制圖確認改善效果
十、異常分析與處置
1. 何謂異常
2. 異常分析的概念
3. 異常分析的思考步驟
4. 異常分析正確的態(tài)度
5. 異常處置
十一、案例分析與研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