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企業(yè)因為生產效率低下和生產品質不良所帶來的損失,大概占到其銷售收入的35%—50%,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然而,更加令人驚訝的是,目前大部分企業(yè)都缺乏一套改進生產效率和提升產品合格率的機制,沒有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效率改善技能和產品合格率管理流程,以及缺少掌握改進產品合格率的方法和工具。如果不作改善,企業(yè)面臨的將是生產成本會大幅度增加,利潤卻不斷減小。沒有利潤,企業(yè)將如何生存?企業(yè)如何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將是擺在企業(yè)面前的一條陌生之路! 眾多先進企業(yè)的成功經驗表明,企業(yè)通過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能和運用質量管理的方法工具,將卓有成效地提高企業(yè)的制程能力,而且,這樣做是一條投入少,回報高的發(fā)展道路。為此,張老師專門設計與開發(fā)了本課程,旨在幫助企業(yè)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效率提升技術和質量管理方法工具,解決生產效率和品質低下的問題,從而降低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能力。
學習對象:
生產管理人員、品質管理人員、IE人員、采購人員、生產計劃人員及相關職能管理人員
課程大綱:
一、 制造企業(yè)現場管理的六個終極目標
品質 效率 成本 交期 安全 士氣
二、 造企業(yè)現場管理的五個核心要素
人員 設備 材料 方法 環(huán)境
三、 生產現場效率低下的十個拐點
1. 人工成本與生產效率不成正比
2. 設備損失及稼動率低下
3. 物料延期及周轉期長
4. 臨時插單與急單的影響
5. 沒有找到有效的改善方法
6. 未使用IE技術進行改善
7. 生產現場職能化
8. 沒有目視管理或沒有提取生產關鍵指標
9. 沒有有效的生產效率考核體系
10.生產現場標準化不明確
四、 提高生產效率的十個關鍵技術
1. 人員效率最大化
2. 提高設備稼動率
3. 確保物料進度
4. 急單與插單應對
5. 合理運用“刪簡重合”
6. IE手法是基礎
7. 流程化替代職能化
8. 關鍵指標目視管理
9. 基于能力模型的KPI效率考核
10. 標準化與“5S”維持
五.生產品質不良的十個疑難雜癥
1.品質依賴于品質部門的檢驗
2.沒有品質預防管理
3.品質標準不建全或不統(tǒng)一
4.沒有進行品質日清管理
5.只求結果,不重過程
6.產品庫存損失
7.沒有進行品質變更有效管理
8.供方品質能力不強
9.客戶投訴
10.品質追溯不到位
六.零缺陷品質保證的十大支柱
1. 建立全員品質管理機制
1) 品質成本分析
2) 供應商品質管理
3) 品質職能互動品質目標
2. 量產性品質評價
3. 標準化品質文件
4. 品質日清技能方法
5. 過程品質管理技術
6. 長期在制品管理
7. 4M品質變更
8. 品質預防技術
9. 品質客訴處理
10. 品質追溯
七.基于效率和品質為導向的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