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海淼:誰動了衡量的砝碼?
——導購喜歡抱怨怎么辦?
——此文已發(fā)表于《中國美妝》雜志2012年5月刊歐陽海淼老師專欄
案例
“真煩,今天公交車好多人,又把我的新鞋踩臟了?!睂з徯“装脨赖倪厯Q工服邊抱怨。
“我也好煩哦,今早上我又沒趕上前一班公交車,打車過來上班的。”導購小王悻悻的說。
“唉,怎么我們店人運氣都那么差呢,我今天也好倒霉哦,買早餐的時候,我也沒仔細看,少找了我五毛錢。郁悶吶?!毙聛淼男埜胶偷馈?/span>
一時間,還沒上班,店里的氣氛就驀然間多了一些陰霾,大家都開始唉聲嘆氣起來。
分析
抱怨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情緒,當員工認為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會產生抱怨情緒,這種情緒有助于緩解心中的不快。管理者大可不必對員工的抱怨產生恐慌,但一定要認真對待。抱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者沒有體察到這種抱怨,或者對抱怨的反應遲緩,從而使抱怨的情緒蔓延下去,最終導致管理的更加混亂與矛盾的激化。
導購喜歡抱怨。很多是因為年齡小,缺乏主見,易受周圍環(huán)境左右,負面情緒很容易影響并復制。但一旦當抱怨成為習慣之后,你會發(fā)現,你周圍的生活都不再陽光,你的抱怨長此下去,可能會影響你自己對人生的價值觀,影響你對人生的態(tài)度。而通常,幸運是不會光顧一個喜歡抱怨的人的。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是的,生活中有不少的煩心事。被糟糕的交通困住,被天氣所困擾,等等。不僅僅外部的環(huán)境讓我們抱怨,我們還不斷的抱怨我們自己。比如時間不夠啊,錢不夠花啊,不夠聰明不夠冷靜啊,反正什么看上去都不夠好。
訣竅一點通:要讓員工明白,幸福不會光顧一個喜歡抱怨的人。 |
抱怨的特點
1、抱怨是一種發(fā)泄
當員工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待遇時,會采取一些方式來發(fā)泄心中的怨氣,抱怨是一種最常見、破壞性最小的發(fā)泄形式。伴隨著抱怨,可能還會有出現降低工作效率等情況,有時甚至會拒絕執(zhí)行工作任務,破壞公司財產等過激行為。當然,大多數的發(fā)泄一般只停留在口頭的抱怨和影響工作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問題的解決,當情緒平穩(wěn)下來時,抱怨也會隨即消失。
2、抱怨具有傳染性
雖然剛開始可能只是某個員工在抱怨,但很快的可能越來越多的員工都在產生抱怨。這種現象并不奇怪,因為抱怨者在抱怨時需要聽眾(其他員工),并且要爭取聽眾的認同,所以他會不自覺的夸大事件嚴重性和范圍,并且會盡力與聽眾的利益取得聯系(為了獲得認同)。在這種鼓噪下,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員工偏聽偏信,最終加入抱怨的行列。
3、抱怨與員工性格有關
抱怨與性格的相關性可能要大于與事件的相關性。同樣一件不公的事情,不同性格的人情緒的波動程度有很大區(qū)別。有時我們會發(fā)現,在公司中,總有幾個員工喜歡抱怨,甚至對任何事情都不滿意,或者一件小事就可能會大動干戈。喜歡抱怨的人一般比較倔強,性格內向,或者敏感。一個公司80%的抱怨都可能出自他們的口中。另外,有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也喜歡抱怨,他們的心里很難承受一絲的不公,這可能與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
但是,這些抱怨有用嗎?抱怨改變了原本的狀況嗎?
我們看下邊這個故事:
曾經有一段時間,小豬貝蒂對爸爸抱怨他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艱難。他說:“我真不知該怎樣應付生活,簡直要自暴自棄了。我覺得生活和學習的壓力已經超過你我所能承受的極限,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小豬貝蒂的爸爸是一位廚師,他把兒子帶進廚房。他先往三只鍋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里的水燒開了。他往一只鍋里放些胡蘿卜,第二只鍋里放入雞蛋,最后一只鍋里放入的是碾成粉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浸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說。
小豬貝蒂咂咂嘴,不耐煩地等著,納悶爸爸在做什么。
大約20分鐘后,爸爸把火關了,把三樣東西分別放在三個碗內。做完這些后,他才轉過身問小豬貝蒂:“你看見什么了?”
“胡蘿卜、雞蛋、咖啡。”小豬貝蒂回答。
爸爸讓小豬貝蒂靠近些,并讓他用手摸摸胡蘿卜。他摸了摸,注意到它們變軟了。 爸爸又讓兒子拿一只雞但并打破它。將殼剝掉后,小豬貝蒂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雞蛋。
最后,爸爸讓他啜飲咖啡。品嘗到香濃的咖啡,小豬貝蒂笑了。他怯聲問道:“爸爸,這意味著什么?”
爸爸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在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后,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臟,但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粉狀的咖啡豆很獨特,進入開水后,它們改變了水。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你有權決定自己對逆境的態(tài)度和自己的前途。在艱難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學胡蘿卜、雞蛋或是咖啡豆。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堅強——甚至,你可以改變環(huán)境!
訣竅一點通:與其坐在那里抱怨,還不如奮起改變。 |
一般來說,抱怨多為薪酬問題,工作環(huán)境,同事關系,部門關系等問題,那如何處理員工的抱怨呢?
1、樂于接受抱怨
抱怨無非是一種發(fā)泄,他需要聽眾,而這些聽眾往往是他最信任的那部分人。
在接受顧客的抱怨時,也就是顧客投訴時,我們通常會說,要感謝顧客抱怨,因為只有顧客抱怨了,我們才知道顧客不滿意,才能夠有再次和顧客溝通,補救和挽回顧客的機會。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顧客的抱怨。
同理,對于員工的抱怨也是如此。如果員工悶在心里不說,時間長了,可能就是一個定時炸彈,搞不好既傷了自己,又傷了別人。
但同時,抱怨是一種發(fā)泄,他具有感染力和破壞力,所以,當你發(fā)現你的下屬在抱怨時,你可以找一個單獨的環(huán)境,讓他無所顧及的進行抱怨,你所需做的就是認真傾聽。只要你能讓他在你面前抱怨,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因為你已經獲得了他的信任。
2、盡量了解起因
任何抱怨都有他的起因,除了從抱怨者口中了解事件的原委以外,管理者還應該聽聽其他員工的意見。如果是因為同事關系或部門關系之間產生的抱怨,一定要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在事情沒有完全了解清楚之前,管理者不應該發(fā)表任何言論,過早的表態(tài),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3、平等溝通
實際上,80%的抱怨是針對小事的抱怨或者是不合理的抱怨,它來自員工的習慣或敏感。對于這種抱怨,可以通過與抱怨者平等溝通來解決。首先要認真聽取抱怨者的抱怨和意見,其次對抱怨者提出的問題做認真、耐心的解答,并且對員工不合理的抱怨進行友善地批評。這樣做就基本可以解決問題。另外20%的抱怨是需要做出處理的,它往往是因為公司的管理或某些員工的工作出現了問題。對抱怨者首先還是要平等地進行溝通,先使其平靜下來,阻止住抱怨情緒的擴散,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
4、處理果斷
需要做出處理的抱怨中有80%是因為管理混亂造成的,由于員工個人失職只占20%,所以規(guī)范工作流程、崗位職責、規(guī)章制度等是處理這些抱怨的重要措施。在規(guī)范管理制度時,應采取公開、公正的原則。對公司的各項管理規(guī)范首先要讓當事人參加討論,共同制定,對制定好的規(guī)范要向所有員工公開,并深入人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管理的公正性。如果是員工失職,要及時對當事人采取處罰措施,盡量做到公正嚴明。
錦囊一:找出根源
當員工對公司出現不滿的時候,要及時進行了解情況,找出根源所在。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錦囊二:了解員工的心態(tài)和想法
找出根源之后,要及時進行溝通,了解員工目前的想法和狀態(tài),面臨的問題,主要的關注點,以及接下來怎樣去解決。
錦囊三:盡快解決,冰釋前嫌
當找到問題所在,及員工目前的想法之后,要盡快進行解決,消除誤會。因為負面的情緒傳染得非???,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狀態(tài)和工作結果。
錦囊四:日常的灌輸和影響非常重要
雖說公事就是公事,作為員工來講,必須服從上司的工作安排,但在實際的工作中,未免仍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所以,作為上司來說,在平日,就要言傳身教,積極灌輸正面的思想,及公司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等,使團隊中一直保持比較正面的氛圍,這樣,即使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很快就挽回。
錦囊五:關心員工的生活及情緒,從個人感情上影響她。
找到員工的個性化需求點,針對個人的事情情況去關注他,影響他。
錦囊六:團隊中需要榜樣。
團隊中需要榜樣來帶領,所以,尤其是在團隊中出現異議而對于公司有不滿的時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先逐個擊破,先以某個員工或某個店鋪著手,統(tǒng)一思想和觀念,塑造一個模板和榜樣出來,便于其帶領和影響其他團隊成員共同前進。
歐陽寄語:
抱怨就像蘋果籃里的一枚壞蘋果,一定要及時扔掉它。
——摘自歐陽海淼老師新書《導購應該這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