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感覺中國人用西方管理方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仿佛讓老外學習用筷子,會用不代表能吃飽飯,裝腔作勢地比劃一下沒問題,真要餓急了還是要抓把叉子,或者干脆用手,畢竟筷子是個有文化的東西。
西方的方法論也是有文化背景的,有形式,也有內(nèi)涵,真要學來用關(guān)鍵是后者,這就如同學習打拳和練習打架的差別,不在一個層次上。
講個小故事,在Intel工作的時候我有一次到美國開會,和我接口的同事是個極有趣的家伙,人高馬大,性情溫順。一次開會幾個人做頭腦風暴,在一間只有一張小圓桌的會議室里,這個家伙旁若無人地把兩只腳搭在中間的會議桌上,上身后仰做伸懶腰狀 … “Bob, I got your mail, but can’t agree with … ” 我大吃一驚,要知道Bob是他的二線老板,而且就坐在他的旁邊。
從我加入外企開始就無數(shù)次地被拉進會議室討論問題,美其名曰“頭腦風暴”,但到底什么是“風暴”呢?好像直到那一天我才明白,“頭腦風暴”重要的是暢所欲言,而這恰恰不是中國文化所鼓勵的,所以中國式的“頭腦風暴”往往變成了扯皮和砍大山。一個和老板開會敢把腳放到桌子上的人,還有什么想法不敢說呢?恐怕這才叫暢所欲言吧?
別誤會,絕沒有鼓勵你蔑視老板,畢竟國情不同。但有的時候和風細雨式的討論解決不了問題,而既然是“風暴”還是應該猛烈些才對。方法論的應用需要企業(yè)文化的支撐,否則只有形式?jīng)]有內(nèi)涵,終歸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