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讀到過一篇文章,文中說道,1968年,美國內(nèi)華達州有一位叫伊迪絲的三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么認識的,伊迪絲說:“薇拉小姐教的?!?/span>
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后,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象力,因為她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是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后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一萬美元。
三個月后,此案在內(nèi)華達州立法院開庭,最后的結(jié)果出人意料,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因為陪審團的23名成員被這位母親在辯護時所講的一個故事感動了。
她說:我曾到東方某個國家旅行,在一家公園里見過這么兩只天鵝,一只被剪去左邊的翅膀,一只完好無損。折翅天鵝被放養(yǎng)在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養(yǎng)在一片較小的水塘里。當時我非常不解,問那里的管理人員。他們解釋說,折翅天鵝無法保持身體平衡,飛起后就會掉下來;小水塘里的天鵝,雖然翅膀完好,但起飛時會因為沒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只能老實地呆在水里。當時我非常震驚,震驚于東方的聰明和智慧。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為兩只天鵝感到悲哀。今天,我為女兒的事來打這場官司,是因為我感到伊迪絲變成了勞拉幼兒園的一只天鵝。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們早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孩子認知發(fā)展的動力是好奇心,維持孩子對存在的事物感興趣,最關(guān)鍵的是允許他自己琢磨,不要過快地把結(jié)論告訴他。
而在中國,很多孩子很早便學會了寫字、算數(shù)、背詩。然而,上了小學以后,那些所謂開竅極早的孩子并沒有變得很優(yōu)秀很出色。這種“填鴨”式的學習,剝奪了孩子探索體驗的機會,也消磨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很多孩子在求學路上便出現(xiàn)了逃學、厭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