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yè)中,不同的崗位,不同層級,不同經(jīng)歷的不同角色,在面對同一件事物時,會以“我”來做出好壞對錯的價值判斷,而這些價值判斷也是不同的。那么,要形成共識,最基礎的就是溝通了。溝通就是把各種“溝”打通,破除“我執(zhí)”,解決信息不對稱和價值基準不一致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能換個角度去思考,非常重要。
聽過這么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帶五歲的兒子去逛北京動物園,轉(zhuǎn)了一圈后,孩子提出一個問題:“爸爸,動物園內(nèi)為什么沒有豬?”父親說:“動物園都是珍稀動物,豬不是珍稀動物!”兒子又問:“什么是珍稀動物?”父親耐心地說:“珍稀動物就是平時很難見到的動物?!眱鹤诱f:“豬也很難見到呀,動物園里就應該有豬!”父親一想,是啊,我從小農(nóng)村插隊,天天看到豬,但五歲的兒子整天關在樓房的居室里,他從未見過活的豬,對他來講豬真的是珍稀動物。父親接著又想:假如提問動物園為什么沒有豬的不是五歲的兒子,而是我的領導,我又會怎么想,可能高度關注,反復深思這其中的重大意義。
任何一個企業(yè)的領導都不會是全知全能的,他要想把手下的員工做到共識統(tǒng)一,就需要去溝通,去換位思考。李開復說:“討論是非常重要的。越是有不同觀點的人在一起討論,越能碰撞出更出色的成果。這句話放到企業(yè)內(nèi),更是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說明溝通的重要性。
那么,在一個企業(yè)團隊中,如何做到有效溝通,保證溝通的效率呢?在這個前提下,就有必要制定周密的溝通計劃了,一般而言,制定溝通計劃應考慮以下因素:
1、溝通對象:針對人員配置制定溝通計劃時,要考慮到計劃對不同員工帶來的不同影響。因此應該分別采用不同的方式,頻率和不同的員工進行溝通。
2、溝通方式:溝通方式包括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正式溝通是事先計劃和安排好的,如定期的書面報告、面談、有經(jīng)理參加的定期的小組或團隊會等。非正式溝通是未經(jīng)計劃的,其溝通途徑是通過組織內(nèi)的各種社會關系。其形式如非正式的會議、閑聊、走動式交談、吃飯時進行的交談等。非正式溝通的好處是形式多樣、靈活,不需要刻意準備;溝通及時,問題發(fā)生后,馬上就可以進行簡短的交談,從而使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容易拉近主管與員工之間的距離。選擇不同溝通方式時主要應該考慮到員工的接受習慣,以及該方式本身的效果。
3、溝通內(nèi)容:溝通信息是溝通計劃中的核心部分,在不同的階段將項目計劃的具體作法、項目計劃所產(chǎn)生的影響、項目計劃的必要性及公司所采取的相應措施等以合適的方式向員工傳達,并收集反饋。
4、溝通頻率:由于人員配置計劃得實施本身需要相當長期的磨合,員工需要經(jīng)過較長時間才能對之真正認同,因此可以選擇定期召開會議、發(fā)布簡報和不定期座談、活動的形式相接合的溝通頻率。
5、溝通計劃相關人員:溝通信息的擬定者應該是最了解人員配置計劃的詳細內(nèi)容,并可以準確地傳達給各級員工的部門或個人。溝通信息的發(fā)布者應該是能夠準確理解溝通信息,并可代表公司管理層向員工進行信息發(fā)布的部門或個人,信息發(fā)布者本身應該具有較強的威信及說服力。
6、設立信息反饋渠道:為了保證員工真正理解并認同人員配置計劃,應該提供一定的員工意見反饋渠道,使員工感受到公司在重大問題等決策和實施上尊重員工的看法和意見,從而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同時,這種反饋機制也有利于該人員配置計劃的改進和提高。
當然,這些計劃的前提是每個人都要坦誠地講出自己的想法,同時,每個人又都能包容別人的想法,大家都去尋求調(diào)整和改變的關鍵點。有一條管理法則說:“在沒有出現(xiàn)不同意見之前,不做任何決策?!边@就是審慎決策。
有效溝通是項目團隊發(fā)揮戰(zhàn)斗力的前提之一,作為團隊領導者的項目經(jīng)理更應當作為表率與團隊成員進行密切溝通。這樣接手的項目才有成功的可能。
關注我,學習更多項目管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