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衍明,廖衍明講師,廖衍明聯(lián)系方式,廖衍明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高層管理者與高級講師培養(yǎng)專家
48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廖衍明:“互惠定律”在銷售中的運用
2016-01-20 17246


“互惠定律”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概括起來,就是一種行為應該用一種類似的行為來回報?!?/p>

不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對于別人的付出我們總會給予對方平等或者稍高一點的回報,如果不這樣做,自己的心里就會產生一種負債的感覺。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只要你收了“人情”,就要懂得“還人情”。如果你一直“欠人情”,則會感到一直有一種無形的“道德壓力”。

那么對于銷售人員來說,要怎樣結合這個定律對客戶進行銷售呢?

現在我們就結合實際,看看“互惠定律”在銷售中如何發(fā)揮其巨大的力量吧!

假設你是一家公司關鍵部門的領導,而我是一位從事“面對面顧問式銷售”內訓課程推廣的銷售人員,想讓你選擇這樣一種內訓課程。

銷售的開始階段,我自然會問你“今年您這邊的培訓計劃是怎么樣的?”、“以前有沒有開設過類似的課程?”、“銷售部門現在的業(yè)績怎么樣?公司在下一個財政年度的銷售任務又是多少?”、“現在一線銷售人員與客戶的溝通過程有什么讓您感到不滿意的?”等關鍵背景問題,因為只有從這些關鍵背景問題的回答中,我才可以了解你這個客戶是否存在著可能的需求。

但是關鍵在于,如果我問這樣的問題,而且是單刀直入地發(fā)問,假設你就是客戶,請問你從正面回答的幾率有多高呢?

如果不出意料,十有八九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基本上你會對我講“哦,今年的培訓計劃還沒有做”、“這件事情目前公司交給另外的同事在處理,并不是我在跟進”、“目前銷售部門的業(yè)績還比較穩(wěn)定,公司上下都很滿意”等,甚至你還會心想:“你以為你是誰呀?你有什么資格問我這樣的問題?”

上面這個例子中,關于背景問題的問法其實并沒有錯,而且一定要問,錯在銷售人員問的不是時候。在雙方還沒有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客戶還不信任你之前,對于這些帶有高度壓力的問題,客戶肯定不愿意從正面去回答,反而會使他啟動前文中提到的“防火墻”,恨不得馬上將你轟出去。

“互惠定律”就是幫助銷售員解決與客戶之間如何建立信任關系的秘密武器,尤其是在最初與客戶洽談銷售的時候,是大有可為的。

其具體的操作方法是:

銷售人員要盡量幫助客戶多做一些事情,比如給他分享一些想法、送給他一些他需要的資料并能主動幫助客戶解決某個問題等。

基于“互惠定律”的原理,客戶自然而然會對你作出回報(即使你沒有要求,客戶也會這么做,同時銷售人員越是沒有要求過回報,客戶的回報感反而會越強)。客戶回報你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愿意回答那些較高壓力問題。

當然,可能還會有另外一種情形,比如銷售人員銷售的商品正是客戶本身需求的,那么銷售人員就無須經過這一步驟,反正客戶是需要買這些商品的。

互惠原理的威力在于,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人喜歡或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先施予我們一點小小的恩惠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會大大提高我們答應這個要求的可能。這個使我們產生負債感的恩惠并不一定是我們主動要求的,它完全可能是強加到我們頭上的。而即使這個好處是不請自來的,這種負債的感覺還是照樣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客戶作出購買決策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感性認識。而如果你在銷售這種商品的時候,多使用“互惠定律”,就極有可能出現客戶僅僅是因為回報你的付出,就作出購買決定。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