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考與做事方法是具有慣性的,過去的行為可能較好地預測將來的工作績效。STAR是基于完整行為事例原理的一個縮寫,也是招聘面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提問方法。
人的思考與做事方法是具有慣性的,過去的行為可以較好地預測將來的工作績效。因此,面試官可以根據應聘者過去做過什么、做得怎么樣,來預見他進入公司后的工作表現。
STAR是基于完整行為事例原理的一個縮寫,代表:
Situation 情景:“遇到的情景或當時的背景”
Task 任務: “在上述情景下需要完成的任務”
Action 行動:“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Result 結果:“上述行為帶來的結果”
Situation or Task(情景)
應聘者做決定與采取行動的背景,說明應聘者為何采取這樣的行為。常涉及到如下情形:
工作職責發(fā)生變動;
被客戶、直線經理、同事要求做某事;
挑戰(zhàn)完成任務的最后期限;
例如: “我們需要在比以往少1/3的時間內完成新產品的上市”
“當我向潛在客戶介紹產品時,得到沒有可能購買的回答”。
Actions(行動)
在上述情形下,應聘者當時自己是如何做的。行動是STAR 的關鍵,讓我們了解應聘者在特定的情形下是如何反映的。行動可能包括:
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的步驟;
對特定項目是如何做計劃的;
如何說服客戶購買產品的;
如何指導屬下;
Results(結果)
注意:
1、應聘者經常用“我們”的行為來代替“我”的行為;用“應該做的“、“我想做的”代替“我做的”。這時,面試者應用探索性問題跟進。
2、面試者在發(fā)問時,必須要留意用詞。應用:“怎么”、“如何”、“什么”;而不是“為什么”;因為當面試者問為什么時,它便引導應聘者去解釋,一旦開始解釋,應聘者便可在答案中引入理論、個人觀點、甚至猜測,而非描述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