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傳統(tǒng)教學的成功,比拼的是卓越的老師與優(yōu)秀的學生,人們習慣于將成功的教學首先歸因于學生遇到了好老師——是因為老師教的好,老師的個人魅力和他獨特的教學風格;其次,人們還將成功的教學歸因于學生本人的特點——學生天資高朗,洞察力過人;第三,人們將教學成功歸因于“時間加汗水”——是因為增加了各種努力的結果。
■但其實,取得大面積穩(wěn)定可靠的、長期的教學成效是系統(tǒng)設計教學所導致的。簡言之,大面積的教學成功是因為采用了科學而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科學而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勝于優(yōu)秀的師資與卓越的學生,勝于“時間加汗水”。中小學、成年人的教學都是如此。朱熹曾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蹦軌虼竺娣e提高教學質量,亦提供廣大老師在專業(yè)上迅速成長的蹊徑,就存在于“教學模式”之中,中小學及成年人的教學概莫能外。莊子講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也說明,如果掌握了事物的門道,就“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反之,則事倍功半,損刀還費事。
■著名教學設計專家列夫·蘭達(Lev N. Landa)指出,教學模式是“使以前天才能夠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去做”??茖W而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老師能夠輕松做到:目標更明確(知道要做什么)、內驅力更強(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程序更清晰(知道應怎樣去做)以及靈活性更強(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做什么具體調整),簡言之,教學模式是把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統(tǒng)一起來。
■實踐亦證明,有套路的行為才是可以復制的行為,有體系的知識才可以更好的傳承。在教學中,形成類似模式、結構、定式、框架、套路、體系等等這樣的知識是教學的關鍵。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曾指出:“學習的實質是一個人把同類事物聯(lián)系起來,并把它們組織成賦予它們意義的結構。學習就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各學科知識的知識結構?!倍鴰缀跛械哪J健⒔Y構、定式、框架、套路、體系其本質都是知識高度壓縮的結果,學會了這些才能更容易內化為一個人的技能。學習者組織知識的方式會影響其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方式。
■教學模式即是在“教學”這種情境下,為達到教學目的、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煉而成的一系列方法、流程和工具的集合。教學模式源自教學設計專家過往的最佳實踐,是從實踐中總結萃取出來的一套應對各種教學情境的整合性框架。一個專業(yè)的老師和一個普通的老師最大的區(qū)別是,前者掌握了一系列關于應對各種教學情景的整體性框架,并能夠在其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快速地進行模式匹配,調用恰當子方法、子流程和工具來解決當下的具體問題。好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準確、生動、有效地傳授理論和知識,而且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程所應用的教學羅盤©?模式正是如此,它不僅提供了一整套基于認知心理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還模塊化地提供了相應的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工具和技巧。教學模式不僅僅是一系列教學方法、工具和技巧的簡單羅列及疊加,而更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是一個具有因果性、層次性、多樣性、綜合性的完整系統(tǒng)。教學羅盤©?整合吸收了五種經典教學模式的營養(yǎng),包括建構主義學習設計(CLD)、體驗學習、自然學習法、意義學習SOI模式、五星教學等模式,這些經典的教學模式都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教育學、多樣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基礎之上,這些研究不僅涵蓋高等教育,而且涵蓋K12基礎教育;這五種經典教學模式來自國際知名專家多年的總結與提煉,并在中小學及成人的教育教學領域展開了大量的實踐進行驗證與優(yōu)化,因此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教學羅盤©?貫通了教學之“道、法、術、器”,能讓講師、培訓師在具體的操作中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簡言之,可以用教學羅盤©?進行教學設計、課程開發(fā)、講師培養(yǎng)。